雖然,陸庠生這個團防使在名分上,屬于揚州都督府節制的武職;但是以守備官的身份,又不可避免要受到地方親民官的擎制和影響。至少,他手下的團結營和各縣的鄉兵,都是以本地人士為主。
除了朝廷規定基本的衣糧鹽菜之外,同時還不免長期受到地方大戶、豪姓的贊助補貼。因此,身為蘇州刺史的劉展元,雖然不能直接干涉團結營的日常事務,卻有的是法子限制他的“輕舉妄動”。
因此,隨著這位巡江御史/妖異討捕的到來,無疑也成為了陸庠生,打破這種只能被動應對局面的契機。然而,當這艘遍布炮位與甲兵,武裝到牙齒的車船隊靠岸之后;卻帶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
“上憲心憂地方生民安危,已經施展了手段,先行趕往發生妖異事態的所在。”操使船團的前江陵水軍別將海晟,對著這兩位地方文武的代表,不卑不亢到:“還望明府和團官,做好后續接應。”
與此同時,蘇州境內的浩瀚太湖深處,最大的島嶼——西山島外;悄然一路飛馳至此的江畋,也凌空虛浮在水面上,打量著這處被上報的異常區域。作為太湖的湖心島,其實被天然分為兩部分的。
西北向低矮森密的山丘林地,和東南向平野上的大片村莊民邑;而在這片宜居的島嶼外圍,又環繞著諸如葉山島、大山島、小山島、余山島等一系列微小島嶼,形成了相對復雜的水道、灘涂處處。
因此在亂世之期,這里很容易就成為盜匪之流,嘯聚和盤桓的巢穴;其中另一個時空的太湖水匪,甚至一直延續到解放后,才徹底銷聲匿跡。但如今是承平日久之世,因此島上早已經是人煙生息。
在島嶼東南的大片平野上,形成了名為西山鎮的大型市鎮,以及七八個環島沿岸分布的村落、聚邑。此外,太湖周邊蘇、常、湖各州的達官顯貴、豪商大戶,也在島上營建了許多消暑納涼的別業。
而位于島嶼西北的矮丘山地也不簡單,擁有道門所認證的,古時仙人修行隱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世人稱之為“左神幽虛之天”,又稱“天后別宮”的第九洞天林屋洞。
其最為獨特之處,洞內廣如大廈,立石成林,頂平如屋,故稱林屋;而洞外山石嶙峋、綺秀鋒巧,宛如鬼斧神工。因此,在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就在林屋洞外敕修有一所規模不小的靈佑觀。
然而,此刻風景如畫、湖光山色的島嶼上,卻已經被十分顯眼黑灰色煙瘴,所籠罩和吞噬了大半。按照地方上的報告,這片煙瘴最初疑似從林屋洞中冒出來,然后短時內持續擴散包裹了大半島嶼。
因此,最先受難的就是靈佑觀內數十名常駐道士;無人能夠逃出來。然后,附近的村莊派人前去探察,也被驟然擴散的煙瘴所吞噬;等到村中恐慌開始自行逃離;卻因為舍不得家私而延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