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臺上最后幾名待斬的跪地死囚中,突然有人一躍而起,一頭撞在即將斬下的劊子手小腹;將其四仰八叉的掀翻在地,就連大刀都橫飛倒插在地。那名死囚又眼疾手快,將手上木枷揮砸在石槽上。
瞬間四分五裂的崩斷開來。然后,在一片嘩然驚呼聲中,死囚就搶步撿起了斬首刀,猛然一揮劈斷了腳上纏繞的鎖鏈;又再度踹中正欲爬起的劊子手,同時揮刀斬向另外幾名奔走而來的監押武吏。
將他們逼得的退散開數步的同時;人群中也冷不防有人暴起發難,嘶聲大吼道:“國有奸佞!”“殘害無辜!”“忠義蒙難!”“殺了這些走卒!”隨著這些零星呼喊聲,圍觀人群也騷動潰亂開。
頓時就從崩散的人群中,逆向沖出十幾個汗巾蒙面的健漢,手持刀棒飛身躍上刑臺;幾乎一個照面就將臺邊那些,維持秩序的差役當頭擊倒、砍翻數人,也驚嚇得剩下的差役,四散躲閃奔逃開來。
而這時搶過斬首刀的死囚更是愈戰愈勇,再度將圍捕武吏劈翻一人;與這些前來營救的同伙匯合做一處。又在東市門口的守衛聞聲趕來前,簇擁這名死囚轟然掉頭闖進了,最近城坊的一條街巷中。
稍后,才有姍姍來遲的金吾子弟和巡街武侯、不良人;捉住了剩下幾個身帶枷具,而來不及乘亂逃走的待決囚徒。并根據現場監刑人等指認,大索周邊的街巷建筑;而江畋的馬車早已經駛入市內。
東市又稱東大市,因為相對長安城內的東、西兩市;其實還有許多位于各處坊區內部的小市、早市和夜市;以及城外的野市、廟集什么的;一起維系著這座百萬人口的超級大都會,日常運轉所需。
而東市之所以被稱為大市,也因為他不但是京師最大的商品流通市場,同時也是天下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商業中心區所在;源自隋朝營建大興城分設的兩大市場,分別在朱雀大街兩側相同的位置,
東側叫都會市,西側叫利人市;習慣性被稱為東西市,也是后世買東西的諺語由來。其中西市主要經營西域、海外的舶來物和各種珍玩寶貨、香藥綾羅等奢侈品,東市則以大宗日常所需商品為主。
因此,光是東市本身及占據了整整兩個坊區之地;而長安城內的每一個坊區,又宛如高墻圍繞起來的城中小城;唯有到了東市這里變成例外,幾乎每片墻根、每處溝渠,都被見縫插針的營建店鋪。
而密密麻麻扎堆的店鋪本身,又延伸出各式各樣的攤位和棚子。根據后世《長安志》記載:“內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而每一行又至少又有數百、上千家的店鋪、商邸,堪稱是盛況空前。
常年長駐期間的商賈號稱數萬家,經營的范圍也遍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幾乎每一點方方面的需求,都可在其中得到滿足;甚至是想要尋歡作樂的話,大名鼎鼎的平康三里/曲,就在相鄰的南邊。
而今天正當中元佳節,乃是傳統秋獲的
這一天也是佛門一年一度的孟蘭盆香火和中元齋,道教的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日的法會;以為超度那些積業難以超脫的亡魂。所以,早早就有無數居民涌入東大市內,采買節日所需的各種時用物件;
因此,略過了這個
乃至是二十四孝、神獸報恩、祥瑞出世之類的,古代傳說故事和佛道變文。當街兜賣的各種河燈、紙型,用來供奉的香、彩表,焚香禱告所需的熏爐、凈瓶等;裁剪成菊、荷樣式的粗絹和帛布;
還有專門制作成圭璧幣帛等形態的“瘞錢”,也就是后世的冥幣/紙錢;成堆成袋的擺放在各處香火店和雜賣攤位上。其中甚至還有按照身份,鑲貼以金箔、銀箔或是朱印、墨書的三六九等差別。
顯然是對應官品位階。后世洪喜慶的《杜詩辯證》中說:“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紙為紙,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唐代張籍也有《北邙行》曰:“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