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盛裝打扮的歌者極盡賣力,在同樣全力以赴的樂班伴奏下;唱了一首有一首或是贊頌古代圣賢、或是歌詠生活勞作、或是禮贊山川大地、四季萬物的歌子;但席間的整體氣氛就是熱絡不起來。
不過,相對于席上眾人,強忍著壓抑和尷尬的隱隱氛圍,而不斷勸飲和祝詞不斷的熱忱之意;江畋的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外間,匍匐、蜿蜒著云彩一般的成群牛羊;碧野如毯、生機無限的大草原上。
相對于在安西境內見慣了的戈壁荒灘、沙海大漠;或是光禿不毛的險惡山地和植被稀疏的丘陵;或是大片白花花的結晶中,倒映著天青的鹽湖、咸沼;紅柳、胡楊和駱駝刺所環繞的綠洲田野草場;
或又是安東都護、燕北群山之間;那高低起伏、線條分明的山地草甸、丘陵草野;被金山擋住西來的沙塵,北方的唐努山擋住極域寒流、東邊的燕然山截下暖濕熱風的大草原,顯得格外得天獨厚。
再加上,來自烏布海(大湖)上游的水系流域滋養。因此,這里的大草原格外的繁密、蔥榮,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做可耕可牧的豐饒水草地。與天相連的濃密綠草、稀樹、繁花、畜群幾乎無窮無盡。
又被遠處流淌的條條細帶、銀邊一般的河流分叉,給分割成一塊塊、一片片的天然圍場和地界。圍繞著這些河流形成的邊界,是一簇簇宛如雨后蘑菇一般的聚落、帳群、集鎮;還有碼頭和行船……
而能夠在這片少有的天賦之地,昔日曾經充當過匈奴、柔然、突厥、回鶻的王庭,長期立帳治理的故土上,進行長期放牧和屯墾的,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這也是江畋西行途中,遇到第一家諸侯。
由塞外八十六姓外藩、十四家諸侯之一的哥舒氏,所授土封疆的烏梁侯國。這個哥舒氏,就是源自歷史上那位,“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的一代名將哥舒翰,也是歸唐的突厥哥舒部首領后裔。
雖然在這時空,哥舒元帥依舊被迫出戰,在潼關大敗之后,不體面的淪為安史叛軍的俘虜;但至少他絕食而死之后,有人為之正名一二。就是自稱曾在其麾下效力的梁公,還順帶找到并收留其女。
因此,后來梁公專門找人,繼承了哥舒老帥的宗嗣;并在大征拓期間轉戰萬里。由此,也積累了足夠的功勛和資歷,成為這個裂土塞外的烏梁侯國起源。世代鎮守此地,防止后世游牧政權的興起。
世代繁衍至今已是第七代,基本形成了半定居屯墾,半圈養畜牧,又有諸多礦產和毛紡、皮革工坊為輔的運轉模式;更因坐擁金山中礦脈,雖然在塞北諸侯中丁口不算多,卻也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因此,出面接待江畋的,正是哥舒氏烏梁候國的三管四領之一。按照《周禮新篇》《周禮釋義》的規范,諸侯列國比照周天子的三公六卿,四輔五官的規制,只能擁有相應減等、降階的三管四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