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此最上心的無疑是東宮臣屬了;分別來自編撰局、內書院、十率衛士京兆府兵和講武堂等處的各色人等,已經提前把山上拉網式的排查和清理過數輪,甚至連一些較大的鳥獸都被射殺。
就是為了防止驚擾到,登山和祭禮中的太子李弘;又檢查、加固和擴寬了山路,設置了許多護欄和標志物;設下重重關卡和巡隊。不過,這種程度的戒備和封鎖,卻難不住以貓咪形態行動的江畋。
因此,他算是饒有趣味的看完了,在山腰開闊處的太室祠中岳廟內,最為隆重也人數最多的“封祀壇”祀天;然后又在一路鼓吹伴奏的《大韶》樂中,尾隨著一路攀上的太子李弘抵達嵩頂封岳臺。
看著滿身大汗淋漓的他,在山峰凜冽的絕壁高臺處,斷斷續續的大聲宣讀,來自天子的封岳敕文;將其連同抬上山的牛羊犧牲、玉帛祭器,一起投入焚燒香木燔柴的大鼎中;燒做漫天飛揚的煙灰。
緊接著由臺下佐祭的群臣,在禮官的呼喚和雅樂聲中,對著登封壇舞蹈禮拜、唱誦不絕;直到鼎內的燔柴和供奉,即將在烈火中焚燒殆盡。念完禱詞的太子,將寫有祈福文字的金版玉書拋下絕壁。
這場令健壯之士也不免精疲力竭的登封禮,才算正式完成。因此到了最后,滿面蒼白疲憊的太子李弘,幾乎是從祭臺上,被人給攙扶下來的。但好在除此之外,一應祭禮的流程和環節都還算順利。
既沒有可以被曲解成上天示警,或是山川神祇不滿的突變天氣;也沒有其他不同尋常的征兆,或是突然闖入的其他異物。雖然上山的天氣是多云,但在太子李弘登壇祭拜到最后,還是露出了陽光。
而不要小看這一縷破云而出的短暫陽光普照。無論是在場見證的大臣、禮官和儀衛,還是山下候命的諸多太史局司天監的官員;都可以順勢解釋成為,來自上天和山川神靈某種程度上的正面回應。
因此,站在樹上看了數個時辰熱鬧的江畋,也不免打著哈欠,跟上了下山的隊伍。而換下一身沉重繁復的袞服冠冕,又喝了一些專門調制甘露引子的太子李弘,也肉眼可見恢復了一些精神和氣色。
甚至還能與側近攙扶的宦者,緊隨的陪臣;溫言細語的說上幾句,讓他們不至于那么緊張異常。因此,當前呼后擁的隊伍下行到了,相對狹險陡直的天梯道時;整體的氣氛已然變得相對輕松下來。
而在前驅開道的衛士和禮樂之士,依次拉長走下之后;就依然可以居高憑望到,若隱若現的蜿蜒山道之間,那些分布在山腰折轉、低緩臺地上的寺觀、亭臺和洞穴、別院;正可謂是令人胸懷壯闊。
因此,在等待依次下行的期間;太子李弘甚至有感而發,作了一首即興的詩文:“震象凝位,離景騰輝。地浮重海,天開少微……”。然而,下一刻,一陣撲面而來的山風,卻淹沒了他的吟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