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比這點意外之喜的小插曲,身為世子的江畋;也很快變得忙碌起來。因為,大巡洄船團的第一批海外諸侯船只,遠比預期更早半個多月,提前抵達夷州的雞籠山港。也帶來了霜土之地的例行貢賦/土產。
相比日常環行大陸海岸線的巡洄船團,數年一度的大巡洄船團,因為規模太大;事實上要按照不同地域的遠近,分作數批依次出發的。因此,最先抵達的總是距離最近,與中土極北之域僅隔一片冰海的霜土地。
這片霜土地域,在后世也被稱為阿拉斯加,以及北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在這片常年冰封與針葉林、山丘遍布的土地上,堪稱時地廣人稀而自然條件惡劣。但是,因為當地擁有相當充沛的水系、自然物產和礦藏。
當初依靠穿越者前輩梁公提供的指引,最早抵達這片霜土之地的唐人先民,及其后續遷徙過來的靺鞨、契丹、室韋、奚族等部眾;還是在這片人跡罕至的廣袤大地,建立起了諸多采金、漁獵和馴鹿為業的據點。
因此,在霜土之地上雖然沒有設州,卻擁有名為長嶺、白河、孟山、丁波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邑;以及附屬的季節性聚落、棲息地、貿易據點。在相對溫暖而短暫的春夏之期,常年匯聚大量淘金客與獵人。
后來,又在沿海建立起更多的漁村,以及捕鯨熬油的貨棧和據點。因此,每年都可以輸出大量的優質動物皮毛,金砂和碎金,肥美碩大的漁獲;成千上萬石的粗煉鯨油,海獅、海象、海豹、海狗油和相關制品。
故而在這片常年冰雪困擾的霜土之地上,只扎根下來約十幾家的諸侯/外藩,及其附庸的城傍部落。卻由此養活了相關的航路上,大量上下游產業的各色人等。因此光是這一輪,就為夷州帶來十數萬金的進項。
作為海外的上、下新洲諸侯外藩,所要承擔的藩屬義務,同樣被分為三部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統一折算的上供酌金(貴金屬),也是宗藩法度中規定的,歸入國庫的諸侯義務;幾占了天下財計的三成。
然后,才是各自藩領/封土/采邑,所提供的土貢和上賦。其中的土貢,就是按照所在資源產出的比例,繳納給各大公室/宗藩之長的實物,或是折算的錢帛、輕貴貨物。但其中同樣按照宗藩法度切取成為三部分。
最大的一部分約五成,被稱為“歸中”,進獻給號稱“代牧天下、無地藩主”的京兆梁門;其次的三成叫做“內獻”,專門提供各家公室/藩長的一大項穩定收入來源。最后兩成叫“留備”,存入宗藩院內庫以備公用。
而第三項的上賦,又被稱為“內供”,乃是專門提供、奉獻給天子大內,來自上、下新洲大陸/北俱蘆洲的各種奇珍異獸、珍寶古玩;雖然其中多是價值不菲且稀有罕見,但反而是三大貢賦中等價最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