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葛洪北庵舊址建立起來,主要供奉雷祖、呂祖和葛祖等三大尊的酥醪觀:同樣是占地寬廣的多片道教建筑群落;常年供養道者、修士數百上千,觀主同樣是朝廷的宗正寺崇玄署,所冊封的道門大德,也是對外開放的香火鼎盛之所。
再者才是金沙觀:位于羅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位列羅浮山洞天著名十八奇景之一,為葛洪西庵故址,因觀中特有的金砂洞而得名。但這里也是南海公室建造的避暑行宮之一,天華宮的所在。雖然這里并不對外開放,但也并未荒廢。
反而年年都有大量南海公室成員、眷屬和臣下、護衛,前往大石樓峰下的天華宮度夏;因此,這里也并不是適合隱藏和封鎖消息的地方……但唯有作為葛洪東庵舊址的白鶴觀,早已經頹廢荒敗,而長時間沒有得到修繕,而益發為人遺忘。
甚至在當下廣府崇玄署的道籍/宮觀譜錄中,只有位于韶州、循州、雷州的三座白鶴觀,卻沒有了這座廣府本地羅浮山內的白鶴觀記錄……當所有用來印證的線索,都匯聚到了這里之后;被刻意隱藏起來的真相,就自然而然的昭然若現了。
因此,江畋首先找到了,羅浮山內最為顯眼的地理標志,號稱數百群峰之中最高的——飛云頂;常年被海風與南下暖氣,生成的云霧繚繞的碩大花崗巖山體。然后,以日光和云海的折射角度為參照,找到云下籠罩綿綿雨水中的都虛觀。
以占地廣闊,氣勢恢宏的都虛觀為參照,再找到十數里外,大石樓峰下的公室行苑——天華宮。最后,以這兩者為對角的參照物,很容易就找到了東庵舊址/白鶴觀的大致方位;以及,一條明顯被修繕和平整過,通往大山深處的坦途大路。
雖然,在這條大路上掉滿了枯敗的草木落葉,還有山上沖刷而下的泥沙、流淌的條條水道;但只要稍加細致觀察,就會發現路基居然是石砌的,并且充斥著砂漿填縫的嶄新顏色。顯然完工的時間并不會太長,而且遍布頻繁使用的車轍痕。
然后,這段枯敗堆積的路面,就消失在了蒼森蔭密的深林中;就像是廢棄的斷頭路一般,被叢密的野草徹底淹沒。然而,從江畋遨游的上方視野,卻能夠看見,重新斷斷續續出現在,林間斑駁空隙處的路面;就像一條隱伏密林中的長蛇。
當這條蔭蔽的林間大路,再度消失在一處陡峭山壁前時,卻是露出了一片依山而建的觀所廢墟。破敗的只剩下開裂基座和破碎的低矮斷墻,掩映在雨水沖刷的綠油油野草叢中。一道雨水匯聚而成的飛瀑,自山頂的積池中飛泄數十丈而下。
與山體凹陷的低洼處,形成宛如蔭蔽的水簾洞一般。而就在這座嘩啦奔瀉的水簾洞內,看似消失的道路再度延伸向前。不過,江畋并未貿然進入其中探索,而是再度騰空飛上云層,直接翻過了這座橫亙在云霧之下,板障如墻的峭立巖峰。
下一刻,一座明顯人工建造的城壘,就驟然呈現在了江畋的眼前。而在這座背靠山體,三面版筑以土石基座、包磚與壘石墻面,里半長寬的城壘上;赫然飄搖著,江畋曾在南越山陵外,見過的某面旗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