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大家的眼里,是這樣一個情況,上帝視角從上往下看,大家會發現,那個種花家的第一棒居然在所有人里面,穩居前三
僅僅落后于米國隊的第一棒達維斯巴頓和巴西隊的第一棒維森特列尼爾森德利馬。
這個成績讓袁郭強大為振奮,因為最開始他的心理預期是第五第六就好。
不要最后兩名就是成功。
哪里知道勞逸這家伙,這么給力,埋頭就是沖,根本不管身邊是誰。
完全不受什么國際名將的氣場影響。
甚至小鷹國的第一棒克里斯蒂安馬爾科姆都被狠狠壓住,雖然最后依靠經驗追了一點上去,可是都過了頂弧下彎道了,還是沒有追上。
如果勞逸能夠以第三的身份交接棒,那么真的有可能讓種花家取得一個不錯的優勢區域。
所以,勞大牛,頂住啊。
這個問題,也許在別人身上會出現,可是在勞逸天生后程具備天賦的屬性面前,根本不是問題。雖然他和趙昊煥有點類似150米之后降速和二十八層跳樓價差不多,可是在150米之前的后程,他穩得一批。
事實上在勞逸的職業生涯里面,絕大部分經典戰役,都是后發制人。
而顯然接力即便是多跑點交接區,那也不可能超過150米。
所以湖凱看了看距離,選擇和以前對接楊耀竹的交接棒區域,開始預跑。
這。
無疑是對于勞逸能力的巨大肯定和信任。
否則,怎么可能這么做。
“勞逸表現不錯,還保持著第三,甚至最后還追了一點上去”
“勞逸的表現出乎預料”
“交接棒一定要做好。”李韜道“一定不能掉棒”
這是種花家以前大型比賽出現過不少的問題,但那是老黃歷了。
在袁郭強開始入主國家接力隊后,大家都是長時間在一起練習,同吃同住,默契度愈發提高。
這種培養方法,就是袁郭強的辦法,讓接力隊員從生活中建立聯系,最后加強賽場的契合度。
事實證明。
效果極好。
從袁郭強進來后,原本的時間線,咱么種花家,你就會看到,很少有掉棒的時候。
幾乎絕跡了。
所以李濤的擔心是多余的,有空擔心我們,還不如擔心擔心掉棒大戶阿美麗卡米利堅和曰本隊比較好。
湖凱跑在前面,下壓式準備,向后伸出手臂,制造一個延長的有效交接距離。
兩個人訓練很多遍了,最開始其實他也對于勞逸能不能頂替楊耀竹的位置,表示擔心。
可兩個人一起訓練了一段一二棒后,湖凱的態度幾乎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因為勞逸不管是訓練的專注度還是刻苦度,亦或是虛心程度和領悟程度,都是他見過的種花家短跑運動員,極其罕見的優秀。
不愧是小添親自找過來的苗子。
能夠入后者眼界的人,怎么可能是凡人
然后就有了現在,湖凱逢人必夸勞逸的場面。
兩個人的信任度,已經牢固建立。
這是袁郭強交接理念,不可或缺的一環。
“湖凱漸漸加速了,速度很快”其實解說的時候楊劍也有點擔心,因為這么快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后面一旦乏力跟不上,就容易沖出去有效交接區,變成了“零成績”。
楊耀竹畢竟是200米大佬,這么干大家有信心,可是勞逸呢
看得少,名氣也不大,所以楊劍也沒有多少底,直到看到勞逸強勢沖上去,把手中的接力棒,一把送入湖凱的手掌掌心,他才放心了心中的擔憂,立刻大聲道“交接順利勞逸完成的很漂亮湖凱啟動很快,第二棒湖凱沒有損失多少速度”
第二棒一開始,就出現了不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