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4x100米短跑項目中,你根本不需要去這么想。
更多的是肌肉記憶。
你老是往后看,速度耽誤了不說,身體的重心也會在不斷地“加速減緩加速減緩”中劇烈波動。這樣一來,后來的研究證明,反而會更加的容易掉棒。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為原時間線的我們,自己就沒有什么自信心。
對于隊友的實力,也沒有那么多自信。
因此才會出現“起動不堅決、加速猶豫、不敢全力加速跑,邊向前跑邊向后看”這種情況,生怕自己起動后跑得太快,傳棒的隊員在接力區趕不上自己。可現在,完全不用這么想了,勞逸的高速度足夠保持100米以上,即便是湖凱多跑一點,他還是可以穩住速度,交接上去。
有了這個底氣,湖凱自然跑得更加放心,啟動更加干脆。
而對于接力賽來說,你的任何一個環節更加干脆有力,對于整個成績的提升,都是莫大效果。
加上這一代早早袁郭強就開始接力掛帥,大家也都住在二沙島,默契度和曾經的08年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別說蘇神,就連湖凱自己,都壓根沒有考慮過掉棒的事情。
他只想著
更快。
更快。
更快點。
看到勞逸的身形開始接近,湖凱控制住節奏,下壓式準備。
又過了一會兒。
他按照肌肉記憶,向后伸出手臂,這是為了制造一個延長的有效交接距離。
也是壓下是交接的一大特點之一。
看起來在平常多了個幾十公分沒有什么用,但是在爭分奪秒的接力賽中,那可能這幾十公分就意味著你能不能更加順利接到接力棒,意味著你身后的隊友,需不需要再多跑一點。
這一點點,往往就是掉棒的最大間隙。
湖凱現在對于勞逸的實力,已經是絕對肯定,加上自己實力的提升,他這里明顯你對比一下在大坂的時候,他的啟動要更快。
這就是在高速勞逸。
我對于你的信任和肯定,已經超過了當年的楊耀竹。
這不是別的意思,就是舊時代的東西,本就是用來超越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田徑項目,一直是曾經最好,那才是最大的悲哀。相信楊耀竹自己,也是這么認為,不會有任何不滿。
“凱哥,接
”
勞逸的聲音在湖凱伸出手的同時,就是一起出現。
兩個人的默契度,也越發越高。
湖凱感覺到一個金屬質感的接力棒,到了自己的手掌中。
頓時就扣住了掌心,整個人的速度,不再保留和控制,瞬間就從有效交接區上跑了出去。
“第一二棒交接”接
“順利完成
”勞逸表現已經超額
“接下來就看湖凱的了
”
現在即便是楊劍都知道,勞逸的實力可以信任,不是之前那種略帶擔心略帶微微沒底的心境。
這說明我們的第一棒,已經是在世界舞臺上,也是進入穩穩的一流。
不再是輕易被人超越的一棒
曰本隊看到這里,差點脫口爆發,可冢原直樹自己才知道,他已經盡力了,這一槍也沒有什么跑得不好的地方。只是勞逸在跑動硬實力上,就是壓過了自己而已。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即便是這樣,曰本隊交接的那一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