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田徑錦標賽全面“測試”2010年羊城亞運會。
“一賽兩辦”檢驗亞運團隊本次亞錦賽采取“一賽兩辦”的形式,既作為單項賽事來運作,也作為羊城亞運會規模最大、測試內容最全面的一次測試賽來運作。加上大雨“檢驗”運行,面對突發情況,賽事組委會冷靜面對,實行早已做好的應急預桉,在雨勢稍微減弱時,讓比賽在原定開賽時間的半小時后順利進行。工作人員照常引領運動員檢錄、檢查設備、清理現場。同時,志愿者還為媒體記者和現場觀眾送來了雨衣,讓人感到溫馨。再配合強大的媒體宣傳工作,盡管賽場氣溫驟降,雨勢不斷,但到處都能見到羊城亞運會電視主播機構的轉播有限公司gab工作人員的身影,他們身穿雨衣,面對寒風大雨,依舊把最好的直播畫面獻給電視機前的觀眾。gab轉播人員劉小豆說,為了能為亞錦賽和明年亞運會做好轉播工作,再大的困難都要克服。
因此一切都是朝著明年亞運會去的。
相比亞錦賽,大型的綜合亞運會,才是亞洲最大的舞臺,沒有之一。
就像是奧運會永遠要大于田徑世錦賽。
就這么個道理。
再加上亞洲田徑聯合會秘書長尼古拉斯的評價他對許多高水平選手不來羊城參賽感到不滿,幸好有劉祥和蘇神這些種花家明星選手及時“救市”。
不然的話,效果肯定不會這么好。
加上中曰對抗的亮點,也算是讓亞錦賽回暖了一波。
否則他的ki恐怕不這么好完成了。
雖然諸多高手缺席亞錦賽,但亞田聯拿他們并沒有辦法,因為目前并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處罰他們。尼古拉斯認為,許多優秀運動員不重視亞錦賽與該項賽事級別不高有很大的關系,他說“參加亞錦賽可以獲得世界杯的資格,但很多選手只在乎奧運會和世錦賽,對其他賽事并不重視。”
這話也沒有毛病,能參加o大賽,誰會對于世界杯有興趣呢
世界杯最多是可有可無,給自己的大滿貫填一個磚瓦,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頂級歷史地位,也不太被這個榮譽左右。
面對這種問題,蘇神這邊也接受了采訪,認為“我認為想要提高參賽率,有必要改變一下賽制,想參加世錦賽的選手必須參加亞錦賽。另外,此前亞錦賽的比賽日期一直不固定,目前商議的結果是確定為5月份至7月份擇日舉行,這樣就不存在賽事接近年尾,運動都想休息的問題了。”
不過這只是建議,具體怎么做,和蘇神沒有關系。
他提出的建議很中肯,至于怎么操作,那不是他的范疇。
至于問道蘇神和這一代天才層出不窮,蘇神用了激蕩三十年里面的一句話任何被視為奇跡的事物,往往都很難延續,因為它來自一個超越了常規的歷程,身處其中的人們,因此而獲得巨大利益的人們,每每不能擺脫那些讓他們終身難忘的際遇,他們相信那就是命運,他們總希望每次都能紅運高照,每次都能僥幸勝出,最后,所有的光榮往往枯萎在自己的光環中。
這段話包含的東西很多,就看你怎么領悟了。
亞錦賽的熱度過去了。
羊城的體育氛圍稍微冷了下來,不過大家都知道明年,還會繼續燃起。
蘇神等人自然又是一連串的官方工作和必須要去的宣傳,然后回到了二沙島。
去學校上課和回到二沙島訓練,重新成為了常態。
這個時候,國內關于劉祥參賽的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主要是有人認為,劉祥今年參加的比賽太多了點。
傷愈復出以后,劉祥三個月內連續參加了三場比賽。從米國的大獎賽低要求高強度,到后面世錦賽、以及全運會和亞錦賽的金牌保證,雖然孫教練認為劉祥的傷腳恢復正隨著比賽的漸增,走上了預期中的軌道,競技狀態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很多國內教授卻認為,劉祥的參賽頻率還是過高了。
應該靜養才是。
“運動員在受傷之后,即使傷愈也一定會產生疤痕組織。劉翔現在的運動能力還沒有恢復到100,就像膠水沒有粘牢一樣。通過極限運動的刺激來幫助傷病恢復,這種說法我個人覺得不是很講得通。”
“要知道跨欄運動在過欄后落地的這一個剎那,腳部受到的沖擊力是非常大的。在這種極限強度下,疤痕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就好比我們下面條,有兩根面條粘在一起了,你硬把它們拉開來,表面上就不像別的面條一樣光滑,會出現毛糙。比賽是允許的,但我個人認為劉祥復出還是有點早。他這種傷病情況下,機能要完全恢復,起碼還要半年時間。”
“這三場大型比賽,時間相對也比較接近,對劉祥來說體能消耗比較大,很可能會出現體能收支不平衡的情況。劉祥休息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雖然一直沒有間斷過訓練,但是畢竟不是正常的專項系統訓練,身體不可能很快恢復到正常的競技狀態,肌肉的調動能力,上下肢的協調能力都下降很多,上這么多強度可能會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