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說提前這樣做,不一定會比現在取得更高的成就。”蘇神在地上用棍子畫了一個圈道“如果這個圓就是每個人的瓶頸,你采取你的主力腳,一直這樣訓練,你的這個圓天生就會比用非主力腳來訓練更大一些,但是根據非主力腳也能訓練到一定的高度,你再去打破這個圓,那你很有可能就能獲得比那一些用主力腳一直訓練的人更大的一個圓。”
“當然這種事情并不是絕對的,是需要因人而異,就像是技改再好的技術改革方案,也并不能保證特別高的成功率。而且這樣操作的難度很大,需要能夠保證你用非主力腳就可以訓練到一定高度,這樣才有打破的價值。”
“如果你原本利用這一套,就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那可能你中途就已經被淘汰了,還不如乖乖換回去比較合適。”
“也就是說”蘇神在這個圓的旁邊又加入了一些石頭和沙子,并說道“都是需要積累的,你這幾年經歷的東西多了,你的體會才會加深,而你加深的這些體會,就是旁邊這些石頭和沙子。”
“看起來也許平常沒有大用,但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你就不能獲得更大的一個圓,你也不能打破現有的狀態。”
“也許你更早的時候就采取這樣的方法訓練,你的心態,體會,經歷,感受,都會不同,缺乏這些東西任何一點,都無法打破現有的這個圓。”
“當然我這樣的一種理論,他只適合高度自律,并且具備一定天賦條件的那些人,可以做更困難的模式,借此打磨自己,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總體潛力上限。”
“這和普通運動員的競技目標,個人目標本身就不同。”
“我這樣說的話,祥哥你能明白嗎。”
劉祥看著地上蘇神畫的這幾個圓圈,又看了看圓圈旁邊的小石頭和沙礫,他沉思了片刻說道“我有點明白了,也就是說任何的科學訓練和累積都是有價值的,只是很多時候在原本的階段看不出來,這一套理論,最終是為了提高個打破你的潛能上限,因為普通人其實做不到這個程度。”
“就像是裝在瓶子里面的水,沒有裝滿的時候,你從外面看,你是看不出來誰多誰少。”
蘇神點點頭補充道“其實你不要說是普通人,就算說我們,如果不是誤打誤撞,已經練了這么多年的基礎,到這個時候才發現了這一套理論,我們自己又真的能夠經受住這種誘惑,不早早就選擇這一條更輕松的路嗎”
劉祥聽后微微思忖了一下“我覺得可能也不太行吧。”
“畢竟路這個東西如果有輕松的能走,誰愿意去走崎嶇又看不到盡頭的路呢。”
“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真的很難把握住這種心態。”
“沒錯。”蘇神這一世的確是早有預謀,可他上一世那真是誤打誤撞的走到了這里,如果提前這么走,上面那一段話,就是蘭迪當年告訴他原話的一種衍生。
因為在當年他換腳打了或10秒之后,他也有同樣的疑惑在心頭。
所以他也問了和劉祥,和絕大部分普通人想要問的問題一樣蘭迪先生,如果在訓練中更早的做出這樣的改變,那我是不是可以更早就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當時蘭迪給他答案是不一定。
很多東西都是需要積累的。
沒有這一段時間的積累,你就不會有更多的經歷,也不會有更多的體會,你也就達不到,現在擁有的境界。
因此,其實也并不是說你采用非慣用腳,就一定不能取得突破。
因為這么做的終極目的,不是說你的主力發力腳到底能幫上多少忙,這只是一個附帶的,真正的原因是
他可以幫你打造全新的節奏。
這個節奏可能好,也可能壞。
歷史上后來也有不少人采取這樣的做法。
把自己的主力腳換成自己的非主力腳。
比如科爾利。
比如后面的萊爾斯。
他們就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的典型。
而他們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采取自己的主力腳來訓練,那為什么還要換成自己的非主力腳來訓練啟動呢
就是為了節奏。
要打造全新的節奏。
短跑里面,拼到最后,節奏才是王道。
甚至所有的競技運動,好像最頂級的程度對比。
都是看節奏的對比。
看你的節奏能壓住對手,還是對手的節奏能壓住你。
因此早換晚換,都有益處,也同樣都有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