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整個恢復的節奏和計劃,都會被推遲。
現在的話
蘇神最缺的,其實就是時間。
所以,這就是他為什么選擇川崎挑戰賽的原因。
就是不僅僅只是情懷而已,還有
這里的風速
相當的讓他滿意
他這里就是要借助川崎的風速
袁郭強他們其實一直也在看著蘇神,看到蘇神這個力度和角度,還有些不夠的時候,正準備感到有些惋惜,不過畢竟是第一場室外賽,也不能可什么都做到。
蘇神,他也是人,不是神
臥槽
真神了
怎么做到的
袁郭強本以為蘇神這個地方,肯定無法做到極致加速了,因為怎么看都感覺有些向前性不夠,短跑是個整體,不是你說你想要在某個階段強化就強化某個階段。
你這個地方向前性有些上不去了,那么你后面基本上可以說,就不可能二次發力再頂過去。
難度太大了。
也有些強人所難。
可
正常情況是做不到,但是
風速到位了,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就可以“絕地求生”。
因為這接近三米的大風,對于高速跑動中的促進,實在是太大。
只要利用好,就可以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蘇神選擇比賽,從沒有太浪費的時候,田徑運動員,尤其是高水平的田徑運動員,其實每一次比賽也是對于身體的一種“消耗”。并不是可以無限制跑比賽和極限成績的,因此怎么規劃比賽,怎么讓身體的負荷和狀態,達到平衡,在最好的舞臺上展示自己。
就成了一個重中之重。
其實這要是單純的大風,蘇神也不一定可以做到。
就像是前面說的。
速度太快了,零時調整,很容易出問題,難度很大,就算是對于頂級運動員來說,也是一樣。
不會變得容易。
但蘇神這里加了一個bu。
那就是他可以提前就知道,這一場的風速到底有多少,那么自然可以一早就準備好。
要在哪個點,提前開始準備發力。
有準備和沒有準備,那完全是兩碼事。
準備的充分和準備匆忙,那也是兩碼事。
蘇神這一波,直接站在了大氣層。
因此,他早就知道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
這些極致的判斷,如果你不提前做好準備,光是預判和零時調整,絕對不可能做到太好。
可是他
就是可以。
他在自己的身體有些向前性不夠支撐“全身前后加速度和內側加速度的橫向矢量更多地指向前方”這個點后,早早就準備好了應對辦法,甚至可以說他本就是打算這么做的。
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態,可能很難做到。
因此,就在袁郭強他們的遺憾目光下,一瞬間讓他們的目光從遺憾變成了“愕然”。
然后,借助科學御風技術,整個身體的繞著失狀軸做抬舉和擺動髖關節的動作,配合擺動髖關節位移,頓時額外增強,仿佛注入了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