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內斜肌的纖維則與中心線相距50-55度的位置。
以臀大肌為主導,不再和以前一樣,使用大腿附近的肌肉作為主導,而是作為輔助機群工作的時候……
簡直是起到了和以前張培猛訓練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這幾年天天起來對著鏡子照屁股。
終于是起到了成效。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也是自己該檢驗成果的時候。
張培猛四步出來,感覺相當的穩定。
他沖在第一個。
四步結束,開始往加速跑做準備。
以往張培猛臀大肌沒有練出來之前,這是他的最大弱項,所以以前張培猛跑的時候容易腰背拉不住,甚至出現腰背疼痛的情況。
張培猛以前以為這就是自己的生理結構原因,或者說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技術問題。
但改了很久都沒改出來任何結果,直到來了二沙島,在蘇神的指點下重新進行身體鍛煉,重新進行沉淀,尤其是把他原本薄弱的臀大肌開始改善后。
然后被拉不住的情況就越來越少,腰部疼痛的問題越來越輕。
歸根結底就是:臀肌較弱的跑者,跑動時骨盆的穩定性較差,往上傳導容易引起腰痛。
因此這最關鍵的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身體結構問題,單純就是——張培猛原本這一塊的肌肉太菜了。
他的臀大肌不能負荷他跑出這么快的速度。反倒是他越快,這一塊出現的毛病就越重,就越深。因為臀大肌薄弱也會引起往下影響下肢的穩定性,加大損傷的風險。也容易使得大腿后側、小腿等肌肉代償發力,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而在他通過幾年的時間改善這個問題后。
腰背部的問題已經是基本解決。
這使得張培猛跑動起來更加的流暢。
砰、砰、砰。
又是三步。
張培猛搶到了第一個十米線。
四點連線給他帶來的能量傳導性,在他越發掌握純熟后,越發能感覺出來這一套承接啟動的重要性。
能量逸散少了。
那自然整體就快了。
跑起來就更輕松了。
就這么簡單。
二十米,即便是布雷克和蓋伊,已經開始加速,展現了歷史級運動員的強勢。
但即便是這樣。
因為兩個人的啟動反應。
導致他們即便是到了20米,依然被張培猛壓在身后。
「比賽開始,張培猛搶先出擊!他目前在第1位!」
「啟動銜接加速不錯,看看能不能維持下去。」
很好!
湖凱看著內心擊節道。
他很清楚張培猛的特點,前面如果可以保持住一個不錯的優勢,那他的成績肯定不會太差。
如果前面沒有發揮好,想要依靠后面把成績拉起來,對于張培猛來說反倒不太容易。
現在張培猛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均衡偏前程的步頻類型運動員。
三十米。
這個時候張培猛的速度有些頂不住了。
最主要是對標的這個對象是蓋伊和布雷克,尤其是布雷克是極致均衡的百米運動員,前面整體要比蓋伊更快。
所以他是最先上來的一個。
其次是山縣亮太,他的前面的確保持著不錯的實力。但他掉速那是遲早的事,奧運會的半決賽競爭和他現在沒有關系。
隆德爾·索里洛是第1個被淘汰出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