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間這里,想要更快,怎么做?
……
「劉你的過欄時間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主要原因是你們的跨欄步明顯偏長,具體表現則是在下欄距離長,如果不解決掉這個問題,就你現在越來越大的年紀,越來越弱的機能爆發,想要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只能是在夢里。」
……
拉爾夫.曼的確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也是劉祥整個途中跑或者說是原本我國運動員,途中跑統一的問題。
因為跨欄步明顯偏長,導致下欄距離也會跟著變長。
那么怎么做呢?
遠起跨,近落地。
這就是拉爾夫.曼總結出來的六字方針,改成中文,還是蘇神親自參與翻譯,這才讓劉祥可以更加清楚理解拉爾夫.曼其中的用意。專業的翻譯能力,話說其實也一直都是我國的短板,影響運動員提升的一大方面,因為無法準確把教練員的想法翻譯過來,就會使得傳遞中出現誤差。
運動員自己越練越錯。
最后一步錯步步錯,和歐美教練員說出來的原本意思,大相徑庭。
攻欄。
擺動腿大、小腿繼續折疊向前上方高擺。
擺動腿的折疊和向前上方高擺動作。
這樣一來。
自然就縮短了擺動半徑。
而縮短了擺動半徑,那相對應的腿的擺動速度,也會增加。
這樣就可以符合拉爾夫.曼「遠起跨」的特點。
讓整個攻欄的起始動作更加自然、流暢。
而這還沒有完,當結束起跨攻欄動作時,起跨腿的髖、膝、踝3個關節要保持伸直狀態,頭部、軀干和起跨腿基本上成一條直線。
這是為了讓身體落地的時候,更加快速。
不會和以前那樣,落地太遠,浪費整個跑動時間。
而且……
劉祥在這里,就像是知道梅里特會上來,第五個欄,突然爆發。
徹底解開整個速度。
也就是把自己的磷酸原系統,徹底解開,速度進入最大值。
「劉這是要硬剛阿里斯嗎?他恐怕會選錯辦法!」
「勇氣是要和能力結合起來才行啊。」
現場解說員這番話,顯然是認為劉祥途中跑極速硬剛梅里特,不是什么好主意。
但落在蘇神這邊,卻反而是……
做得很對!
敏銳的嗅覺!
不愧是祥哥啊!
為什么蘇神會做出和現場解說員完全不同的判斷呢?
就是因為……
這次奧運會,梅里特的極速……
并不夸張。
即便是梅里特最強的12.80s,整個過欄的極速,也就和劉祥相當。
甚至……絕大部分時候都不
如劉祥。
比如這次奧運會就是典型。
別看梅里特優勢雙開12.95s,可他的極速不管是半決賽還是決賽都不是特別夸張,尤其是決賽……蘇神記得很清楚,他的欄間極速也就是0.99s。
這個極速什么水平呢?用劉祥上一世自己的一些比賽來舉例,最慢的破十三秒成績,也就是魔都的雨后復出12.97s,重新殺入13秒以內,那一次劉祥的極速就達到過0.97s。
而且不止一次達到過。
一場比賽就有三個欄做到過,足足三次。
07年大阪世錦賽決賽也同樣做到過0.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