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物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專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有一點,人類在挑戰極限的道路上依然在前進。
從1968年6月20日,美國名將海因斯跑出9秒8突破10秒大關后后應順風速度不達標成績不予認可,人類對速度的追求就孜孜不倦起來。與專家們“破紀錄的時間間隔將越來越長”的論斷相反,如今人類突破百米極限的時間間隔卻越來越短。除了天賦,還有什么在幫助人類繼續挑戰極限?首先運動員的飲食、營養在提高,人類身體的強壯程度、速度和爆發力的進化是前提。
其次,訓練手段都在不斷科學化和豐富化,從站立式起跑到更能發揮腿部力量的蹲踞式,這為人類頻破百米極限提供了可能。
高科技的應用無疑是個助推劑。起跑器的應用和助推,讓運動員可以從更合理的角度出發。高科技在跑鞋上的使用,也讓運動員的腳下更輕便,有彈性,蹬地更加有力。類似一些運動服裝的技術不但可以保護肌肉避免受傷,最大限度地輔助力量的爆發,還能減少風的阻力。
同樣,無論是北亣京奧運會的“鳥巢”、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還是“倫敦碗”采用的都是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塑膠跑道,這種世界上最先進的跑道也在促使運動員們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當然關于人類速度的猜測和推斷,從來沒有停止過,法國的蒂博博士在進行數學方法計算后,認為人類能在28年后跑到9秒49,但在博爾特看來,他就可以實現這個成績。科學家給出的答案相差甚遠,但人類追逐極限的腳步并不會就此停下,隨著人類身體條件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繼續運用,極限似乎將永遠是一個代名詞。就像博爾特自己說的那樣:“人們都希望討論極限,但一旦你全力以赴與時間賽跑,那么極限就會存在于你腳下。”
這不是對于新科奧運會冠軍不尊敬,只是我們都知道,蘇做到這一槍已經是竭盡了全力,他把自己的靈魂都拿了出來,他贏了但是他也沒有多少潛力可挖了。但博爾特不同,在他的身上,依然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然后他還附上了一段科學家對于人類速度預測的變化表——
9秒60版本——1970年代,美國生物機械學博士吉迪恩·阿里爾預測:9秒60也許是人類百米的極限。從人體機械的角度來講,超過這個速度可能會導致骨頭斷裂,關節軟組織脫離。
9秒49版本——法國的佩龍內特和蒂博博士在綜合了優秀運動員的身體代謝樣本,并且經過數學方法計算后,得出的結論是人類能夠在2040年跑出9秒49。
9秒29版本——德國一所大學荷蘭籍數學家阿尹馬魯教授經過對田徑各個項目的世界紀錄進行研究后,認為人類100米的極限為9秒29,如果可以完全開發放松跑的話,他認為甚至可以更快,但這可能要等到21世紀末甚至是22世紀。
我們等不到那個時候,甚至2040年都不容易,但有人能讓2040提前到來。
如果下一次還有蘇博對比。
我還選博爾特。
……
“這是什么扯淡的文章?”周兵看了都惱火:“明明是阿添贏了啊。”
“沒事。”蘇神倒是很淡定,他知道自己拿到金牌,這已經是觸及了歐米運動界最后的底線。
人種論被打破就算了,如果你還要反過來告訴所有人,黃種人才是最強的人種。
那才是他們受不了。
倒反天罡。
可他們不知道,蘇神根本沒有這個想法,人種平等,大家公平競爭,誰也不歧視誰,才是蘇神的眼界。可他們注定不會明白,現在看到蘇神奪冠了,只覺得自己苦心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騙局”,馬上就要反噬自己,這肯定要拼命掙扎。
強盜邏輯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