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周兵擔心的地方。
可掉速是掉速。
那是物理法則,這歸牛頓管。
具體掉多少?
那可以自己管。
180米。
阿胡雷的確是接近了些。
但是接近的力度并不大。
陳娟這里跑得很從容,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你從她的跑動姿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她。
并沒有到達極限。
阿胡雷在這里咬緊牙關,認為最后20米以陳娟的實力,肯定是要大幅度掉下去。
不然她怎么可能pb只有22.50+?
你不能說阿胡雷的判斷有問題,如果陳娟現在真的只有22.50+這個分段的實力。
那的的確確,然后在最后20米大幅度掉速。因為阿胡雷的發揮也很穩定,這個賽季只要有體能,全力以赴的話,就能沖開22.50跑到22.40+。
因此她對于自己的實力判斷很精準。
用自己為尺。
去衡量陳娟。
也是一種高級的競技手法。
可以在比賽中去判斷對手還有多少余力。
可惜……
又過了10米。
都已經到了190米上。
阿胡雷。
還是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情況。
她。
還是沒有接近上去。
陳娟依舊在第二的位置上。
堅如磐石。
怎么?
阿胡雷感覺到自己的腦子有些嗡嗡。
她明明在這一槍后面已經全力以赴。
就算前面被影響到了節奏,那也應該還是能打開22.50+才對。作為一個200米的名將,她對于自己成績的輸出有個大概把控。
難道是判斷失誤了?
當然……沒有。
她的判斷很精準。
她對于她自己的判斷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
她錯判了跑在前面的那個東方身影而已。
原本阿胡雷是想要在最后30米給陳娟上一堂生動的社會課。
但哪里知道?
最后卻變成了后者給她反過來,好好上了一課。
讓阿胡雷自己知道了。
什么叫做,社會的復雜。
該死的!
追不上了!
在最后10米的時候,跑了這么多200米比賽的阿胡雷已經能夠判斷出來,自己最后是不可能再追上去。
她拿不到直接晉級的名額了。
沒辦法。
即便是不考慮陳娟自己的提升。
倫敦的大風速。
這也對于陳娟的加成更大。
今年能夠在倫敦奧運會的賽場上拿下銅牌,科學御風技術不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嗎?
可惜。
除了蘇神系。
無人能會。
……
“菲利克斯已經過去了,這是絕對的實力,但是陳娟和阿胡雷還在競爭。”
“她們要競爭最后一個直接晉級名額。”
“只要拿到小q就是歷史上第1個進入200米決賽的黃種人女飛人!”
“阿胡雷她的pb應該是要高上不少,最后30米陳娟會怎么選擇呢?她……”
楊劍本來也以為,應該是會選擇保守一點,穩住小q,給明天的決賽,保留一些體能。再說她的硬實力和阿胡雷在200米上也相差有些大,既然能成功的概率很小,那不如選擇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