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勞逸的想法是——我最弱,我不拼,怎么辦?
但是現在,起碼這整個八道,除了牙買加的卡特,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讓他心中有更多的波瀾。
所謂的心智成熟,心態老辣,其實更多依靠的是不斷比賽,不斷進步,不斷成功的積累。
你讓一個沒什么能力的小萌新去做到這些事情本身就是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幻想”。
勞逸啟動后,他其實也沒有過多的想什么,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
插入彎道后。
頂著彎道的圓心角就開始,彎道加速。
身體向內傾斜。
勞逸跑動時,身體應適度向內傾斜,角度約切入八度。這樣可以讓他利用向心力,保持身體的平衡,并有助于更好地發力。
其后右臂擺動幅度大于左臂。
同時右臂的擺動幅度和力量要比左臂大,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克服圓心向心力,維持身體的協調和平衡。
十米二十米三十米。
整個過程中,勞逸漸漸加深了自己的切線,隨著速度不斷升高,身體更加靠內。
這是因為在圓心運動中,合理的身體向內傾斜是關鍵,既能利用向心力又能保持平衡,傾斜角度要根據彎道半徑和速度適當調整。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要在高水平的實戰里面做好更加的困難。以前的勞逸肯定做不到這點,強行要做也會非常的生澀,但是隨著他實力的不斷提高,以及這么多年在二沙島一直是努力和訓練質量對標蘇神。
他終于是可以依靠自己,做到這一些更細節上的微調變化。
而是他能做到這一點。
蘇神告訴他,他走核心強化的路子沒有錯,給他指明了方向,解決了疑惑。
但其次就是。
他自己的訓練質量要跟得上。
注意了,不是說訓練容量。
而是訓練質量。
這估計是我們國內的傳統系教練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通常是把訓練容量訓練強度訓練質量直接掛鉤。但事實上在二沙島在蘇神系,這一些都是完全分開的東西。
拒絕垃圾容量。
本來就是給身體減負,甚至是提高突破的關鍵。
我們做的訓練容量以前太多了。
田徑隊不是籃球和足球隊。
這里向來是訓練辛苦著稱。
沒有什么田徑大爺。
所以蘇神根本就不擔心這個方面,他一來就不斷的減少原本的訓練容量,更科學化的安排訓練任務和訓練計劃針對性的進行提高,而不是以前蠻干苦干放肆干。
當然這也不是說蘇神系他們就不注重訓練,這完全是兩碼事。
事實上蘇神系的訓練質量你想要達到。
非常非常困難。
光是要求動作做標準做到位,這就是一件很讓人痛苦的事情。
尤其是當你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重量上去之后,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做好的,尤其是日復一日的做好。但是勞逸可以,整個二沙島里面除了蘇神就只有勞逸能做到這些一絲不茍,做到連蘇省都挑不出任何質量上的問題。
只要你把原本的訓練質量訓練模式,把他的訓練動作規范,他就能夠給你一個你預想中的結果,甚至是超過你的預想。
核心訓練人人都知道,這可以說是最入門的未來訓練模式,但是真正能做好的能把自己的核心做到真正幫助自己提高專項技能的……
少之又少。
勞逸對于技術上的悟性并沒有那么高。
但是他對于這些肉體的錘煉以及訓練質量以及神經忍耐力,精神磨韌性,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所以正好利用這一點,不斷的打磨它的核心。
即便是再痛苦,你也從沒見勞逸叫過,一聲苦一聲累。
正是由于蘇神指明的方向,加上勞逸自己足夠的刻苦,訓練質量足夠的高——
這才有了他在整個技術上的突破。
更多以核心力量為導向,以此來把控自己的身體,這一點和張培猛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這些彎道的調整,張培猛是更多的技術偏向,勞逸卻是更多的核心強行改變。
在身體帶動技術為前提的基礎下,只要你的身體底子打好了,那不管你是走技術流還是肉體核心流。
都沒有好壞之分。
這個時候他已經強吃了前面的加拿大第一棒加文·斯梅利,別看他今年能跑出10秒14,可這種大風槍跑出來的10秒14根本就不在勞逸的眼中。
甚至就算是你擁有10秒14的硬實力又怎么樣呢?
對于現在的勞大牛來說……
都沒差。
輕松碾壓過去,就算是擁有前伸數也擋不住勞逸在彎道不斷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