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忽略呢?
誰會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前景開玩笑?
反正就算是張培猛,現在也是認定了一點——
你的方案和計劃做的再好。
那也要給蘇神過目過目。
不然就是心里不放心。
就是覺得。
不夠科學。
雖然……
湖凱現在都已經正兒八經考上了博士。
這都不能讓張培猛完全安心。
“那我們怎么改?”張培猛看到大方針沒有問題,立刻問道,到了這個高度,他自然也想更進一步。
不想被卡在原地。
其實亞洲運動員能夠突破9.90,來到9.80+俱樂部,已經是很強很強了。
但是……
誰叫亞洲有兩個雙子星,在前面閃耀呢。
而且。張培猛還是在二沙島。
距離這倆人最近的地方。
自然不能輕易停下腳步。
“方案目前是這樣——”
湖凱走進一步,點了點平板的屏幕,彈出一個文件上面寫著計劃表和步驟——
第一部分,訓練準備階段。
身體評估與調整:使用運動分析儀器,如三維動作捕捉系統對身體姿態、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力量進行評估,尤其關注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生物力學參數。針對發現的問題,如骨盆前傾、髖關節靈活性不足等,進行針對性的矯正訓練,可包括特定的瑜伽體式或普拉提動作。
神經激活: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設備,對臀部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進行低頻電刺激,激活肌肉纖維,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為后續高強度訓練做好準備。同時進行5分鐘的原地高抬腿,頻率為每分鐘120-150次,保持動作規范,激活下肢整體的運動神經。
第二部分,技術點相對專項的力量訓練。
深度臀橋進階訓練,4組,每組8-10次:
使用可調節高度的臀橋訓練器,將雙腳置于高位,肩部和頭部置于低位,身體呈反弓形。在臀橋過程中,增加單腿抬起的變化,即每次臀橋抬起時,交替抬起一側腿,且在最高點保持3-5秒,使臀大肌持續收縮,感受肌肉深層纖維的發力。
在訓練過程中,使用肌電圖設備監測臀大肌的肌肉電活動,確保肌肉激活程度達到最佳狀態,同時配合呼吸,下放時吸氣,抬起時呼氣。
單腿深蹲平衡訓練,左右腿各4組,每組6-8次:
在不穩定平面上進行單腿深蹲,要求動作緩慢、控制。下蹲過程中,保持身體重心穩定在支撐腿上方,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
同時,手持啞鈴,重量根據運動員能力選擇,一般為體重的10%-15%,手臂自然下垂,在深蹲過程中保持啞鈴穩定,增加訓練難度。在訓練時,可通過壓力傳感器監測腳底壓力分布,以調整平衡。
髖關節外展抗阻訓練,4組,每組10-12次:
使用專業的髖關節外展訓練器械,設置合適的阻力,使阻力方向與髖關節外展方向相反。訓練時,身體側臥,下方腿伸直貼地,上方腿伸直緩慢外展,感受臀中肌和臀小肌的收縮。
在訓練過程中,使用超聲成像技術觀察臀中肌和臀小肌的收縮情況,確保肌肉收縮方式正確,避免代償運動。
第三部分,弧形扒地模擬與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