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掌用力蹬地。
使髖、膝、踝三大關節充分伸展,像壓緊的彈簧突然釋放,將身體向上和向前推進。
擺動腿則以極快的速度折疊高抬,膝關節超過腰部高度,小腿順勢快速前擺,如同揮舞的長鞭。
腳尖上挑,把毛子的浪漫風格。
頓時展現。
米國選手大衛·奧利弗在第三道。
起跑反應日常稍慢,但加速能力驚人。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連續八下。
起跨過欄。
起跨時,他精準地選擇起跨點,距離欄架約稍微遠一些,起跨腿蹬地瞬間,力量均勻而強大,如一臺渦輪增壓發動機瞬間啟動。
這是他對于自己的身體素質。
有極強自信的緣故。
一般人選這么遠的地方開始跨。
多半會出現過欄不穩。
甚至容易直接跨不過去。
掛在欄架子上。
擺動腿積極前擺,大腿帶動小腿,在欄架上方時,擺動腿伸直,腳尖上挑,以增加過欄的高度和遠度。
不愧是前全美紀錄保持者。
動作技術沒那么細膩,但絕對匹配他勁爆的身體。
雖然今年能夠看到。
他的身體素質相較幾年前。
又有了下滑。
這對于更多依靠身體素質的他。
是一種嚴重的打擊。
米國選手杰森·理查德森在第四道,起跑后加速平穩。
過欄時,身體重心起伏小。
像是貼著欄架飛過的燕子,落地后迅速轉入下一欄的起跨準備。
他的技術就比奧利弗更加的溫和。
沒有奧利弗那么吃身體。
所以奧利弗的巔峰來得快,去的也快。
第六道的米國選手瑞安·威爾遜,起跨腿用力蹬伸,像是發射火箭時的助推器點火,擺動腿高高抬起。
這是為了讓身體在空中形成較大的前傾角度,以獲取更遠的跨越距離。
類似跳遠運動員追求更遠的騰空。
他這一種跨欄的模式。
屬于經典的跨欄模式。
更接近于上世紀的傳統。
但這種方式也有風險,若控制不好,容易導致落地不穩,就像走鋼絲的人稍有不慎就會失足。
屬于上世紀的猛攻流派。
第八道的種花家選手石東鵬,過欄時,他的身體重心控制得當,沒有出現明顯的上下起伏,通過腰部的扭轉和手臂的擺動,巧妙地平衡身體。
這一種方式是東方比較經典和傳統的過欄模式。
有點是細節充分,不太容易打欄。
但問題是啟動的爆發性質不足。
導致前面很容易處于落后。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劉祥。
正常人用這一套技術上限有限。
這也是為什么劉祥之后,孫海瓶再帶出來的人最多的水平也就是這樣。
因為這一套技術。
你把它練到再如火純青。
也會因為你的身體素質,身體天賦限制,難以取得瓶頸上的突破。
除非你是劉祥。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
你一開始就把身體素質打得極高。
打得更好。
給自己后來的突破。
留有余地。
南非選手利漢·福里在第九道,盡管起跑位置相對不利,但他也在奮力啟動。
就是跨出去的第一下。
就暴露了技術上的落后。
別看南非名義上好像是發達國家,但其實進入21世紀之后,就已經是越來越爛。他們的體育更加是技術落后,完全靠身體素質來頂,但是呢,他又沒有西非裔黑人那么好的爆發天賦。
這就使得他才去那一種都已經要被淘汰的技術來跑。
怎么看起來都有些和時代格格不入。
那梅里特呢?
為什么沒說梅里特?
他不應該才是觀眾最關注的點嗎?
的確是這樣。
在槍響的那一秒,的確所有人的目光幾乎都分了一部分給他。
這是作為世界紀錄保持者應得的關注。
即便是劉祥。
也把目光多放了一些在他身上。
就是……
梅里特,這場比賽很快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