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他喘氣的機會。
只要你一直給他施加壓力。
那么他的調整時間就會增長。
這對于一場短跨比賽來說就足夠了。
劉祥這個時候正在家里打開電視,吃著薯片看著。
他比去年退役的時候微微胖了一些,沒有那么精瘦了,這也是運動員退役之后都會有的通病,因為平常你不可能再去保持那么大的訓練量。
但看得出來劉祥還是有鍛煉健身保持身材。
本最新章節在6@9書#吧首發,請您到六九書吧去看!
并沒有一年就和吹氣球一樣腫起來。
他在這里看著電視。
不管站在什么角度。
他都希望謝文君能夠跑得更好。
最好能夠給奧利弗這個家伙一點小驚喜。
第五個欄。
謝文君趁著奧利弗的失誤,調整狀態,更加專注地沖向第五個欄架。
這里,他要做好自己該做的。
怎么在跨欄步中減少身體重心的波動差?
這是邁向一個高級短跨運動員高階技術。
說實話,看起來人人都會,但怎么能做好?這在以前的訓練體系中,可完全不知道。
有些甚至走了完全錯誤的道路。
但現在二沙島可是有全世界對于跨欄科研體系最專業的人之一,甚至可能都沒有之一,拉爾夫.曼在這里。
再加上還有愛超越了現代知識體系幾十年的蘇神。
怎么說呢?
想走彎路都不容易。
除了二沙島,從來都不落下的身體錘煉,各項身體機能肌肉機能的粹升,那就是各種根據他生理特點定制的專項訓練模式。
比如謝文君在小步幅的擺動和騰胯上總是不穩定,那拉爾夫.曼就建議他在跑道上設置標記點,在標記點前小步幅快速助跑,在標記點處進行起跨跳練習。
重點是感受起跨腿充分蹬伸的力量方向,盡量將力量集中在向前而不是向上。
這一點,僅僅是這么一句話,就讓謝文君豁然開朗。
以往的訓練模式在小步幅的擺動上,都是在強調蹬伸,都是在強調向上。
拉爾夫.曼這里直接一語就道破玄機。
什么叫專業?這就叫專業。
可憐劉祥在這樣的成就體系下,竟然還能練出這樣的水準,怎么說呢,的確是莫大的遺憾。
如果輔以真正科學的訓練體系以及真正懂的世界級大師輔助,他可能真的會是短跨界的博爾特。
畢竟在全世界的短跑高手里面,咱們的訓練體系當時是最拉胯的一個。
是最落后的。
而且咱們的教練組這邊都是全國產。
并不是說國產不行,如果質量能跟得上,那當然是全國產更好。可就在當年那種形勢下,你想要全國產,那只能比人家的認知知識體訓訓練方式,相對來說,低等幾個層次。
比如說謝文君他的足跟,比劉祥更短。
那就要在欄架一側放置多個不同顏色的標記物,標記出不同的起跨點位置。
這個時候以較慢的速度助跑,嘗試在不同的標記位置起跨,去體會不同起跨點對身體重心的影響。
真正的科研型大師級,都能對你想要改進的地方進行精準打擊。
這就是他們不一樣的地方不會用經驗,而是用各種科研數據以及自己的一手資料來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做。
這樣宛如手術刀般的改進。
自然是一改一個準。
甚至以拉爾夫.曼和蘇神現在的水平,能對謝文君進行完全符合他生理條件生理天賦的計劃改進。
做一點,你別說國內全世界沒幾個人能做到。
怎么在跨欄步中減少身體重心的波動差?
也許劉祥那樣的天賦能夠無師自通,在陳舊的體系下,也能依靠自己的天賦強行領悟。這就是天才的意義。
但絕大部分人你到不了劉祥這個程度。
那你就需要更加精細科學化的東西,輔助你去掌握這個技術環節。
而且你想要掌握某一個進階的高階技術,你需要做的基礎分級訓練,拆開都不少。
就像是謝文君做的這些。
以往的訓練中,他哪里能想到某一個東西的改進,要把金字塔底部進行這么多的調整以及進行這么多的基礎性訓練呢?
以往我們采取的蘇聯是老毛子訓練模式,那真的是你哪個地方你想要改進就直接懟。
能行就行。
不行,廢了拉倒。
進行了這些針對性的改進后,即便是拉爾夫.曼,不可能說投入劉祥那樣的精力投入給謝文君,可只要能偶爾給他一些點撥。
就已經足夠的受益。
第五個欄。
自己在這里要把極速爆發出來。
這么多年他一直在練的也就是二沙島的一些運動員沒有一個人不會的——
六秒爆發。
依靠六秒的定律,在最合適的時間點把自己的極速爆發出來。
這樣爆發的速度感不僅更高,而且更穩定。
看著面前的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