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循環,使得優勢意見的聲音越來越大,而劣勢意見不斷沉默直至消失,這樣的發展過程呈現螺旋上升的狀態。
你別覺得這是什么新鮮事兒,其實這個理論早在1974年就被提出了,現實中如此,網絡上尤其如此,因為不用負責,也沒有實名,這就使得在網上這種情況只會被更加擴大。
這就導致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有很多通過互聯網已經累計了足夠熟練經驗的人去推動水軍能夠把那些剛剛邁入互聯網領域,沒有太多經驗的人意見引導的團團轉。
這使得新時代在網絡上第一要具備的能力是鑒別真偽,提煉真假信息的能力。
你要是覺得這就已經很難了,那只能說還是太單純。
放到以后,全面進入ai模型時代。
更是會有社交機器人來影響。
甚至做到一個人,都不需要一個團隊,牽著所有人鼻子走的情況。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就是在2024年前后,比約恩·羅斯等人的研究發現,數量相對較少的機器人就足以將輿論氛圍朝著機器人支持的觀點的方向影響,網絡中只要2-4%的機器人參與就足以顛覆三分之二的輿論氛圍,引發螺旋式的沉默過程,最終導致機器人的觀點被接受為感知到的多數觀點。
我國學者也發表了論文,討論了社交機器人輿論干預對于沉默螺旋效應的影響,并將媒體監管、因同質偏好引發的連邊增減等影響因素納入模型之中。研究發現,僅需10%的社交機器人,就會造成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類用戶沉默。
因此你會發現未來帖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極端化討論,會出現各種各樣極端化的例子,明明是很正常的討論,因為流量太高都會討論的方向走外越來越離譜。
以前只是覺得有些奇怪,不知道為什么。
但看了這些方面的論文你就知道,其實早就有一些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效應力量,在無形的操縱大眾的喜好。
這就是未來的網絡困境,分層越多,越難提取到有效的消息。信息壁壘越來越多,越難收集到有用真實的數據。
甚至你發出的所有的帖子都會在有心人有組織和目的的操縱下,讓你得到的答案失真。
原本大家以為進入網絡時代可以進入真正的知識共享,可以進一步實現知識和視野的大融合。
但現實就是,人們自己還是低估了人類這個物種的陰暗面。
低估了人類這個物種,只要能夠為自己謀利,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只可惜,這個概念在10來年后都只是剛剛被一部分人知道,更不要說這還是2013年。
所以在這個時候組織一個強有力的網絡團隊,公關運營團隊異常重要。
這方面蘇神是準備的最早的,甚至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個。
自然沒有任何一個運動員會被這些網絡言論波及到。
他們的這些手段在蘇神挨個理論性學術性培養的團隊原理。
都成了幼稚園水平。
那可不是嘛,當這些團隊搞技術是還不錯的時候,碰到網絡輿論戰場,他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即便是蘇神收集的一批紅客。
這個方面的經驗也還是有差。
就在這時候,大家都在準備試錯付出學費的時候,蘇神卻直接帶著他寫的各種系統的理論入場。
整理好給他們講課。
一個還在蠻荒時代,一個已經邁入了幾十年后的理論戰場。
不得不說呀。
就算這些人都對于蘇神的腦子五體投地的佩服。
你要知道,他們以前只知道蘇神在運動科研領域是青年領袖,在他們看來,換了一個領域,那是隔行如隔山。
結果蘇神就差直接公開發表論文了。
這一波操作震驚了他們所有團隊的人。
而且他們看得出來這方面,蘇神他自己都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鉆研。
也就是說。
他在沒有花費太多精力的情況下,一下子就從現在這個他們這些專業人士眼中都蠻荒、沒有經驗的摸索時代,看透了前方的戰爭迷霧。
一口氣總結了經驗的特點和原理。
那你還怎么玩?
對手想到的他想到了。
對手沒想到了,他還想到了。
要不是為了讓整個團隊在這個方面保持十幾年的斷層領先,就二沙島網絡安全公關部這些人,一致認為——
這論文發出去估計也要振聾發聵。
讓無數人看了都覺得醍醐灌頂。
那能不醍醐灌頂嗎?
這個都是經驗。
是幾十年無數人類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線。
現在跟他們一股腦說過去,足夠他們消化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