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內側腿快速跟進還好,還能保持步伐頻率。
可要是你的內側腿沒有能夠快速跟進。
只要慢了一個。
你整個節奏都可能出現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這樣的跑法,雖然理論說上限也很高,但更像是做一個數學題。
你有一環沒做好。
整個都會出現不穩定。
你要說你能擁有約翰遜那樣的調整能力就算了。
但又有幾個人能擁有呢?
就算是加特林。
他在200米上。
都沒這個本事。
這種獨特的身體協調方式讓他,在彎道上只能夠迅速被拉開與其他選手的差距。
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劣勢。
橋本明知就更別說了。
在彎道途加速跑時,為了繼續發揮大腿肌肉預拉伸帶來的力量優勢,加大蹬地力量和頻率,使身體在彎道上保持較高的速度。
只見他的身體傾斜角度始終控制在13度左右,企圖通過合理的身體傾斜和步伐配合,平衡離心力和向心力。
可這么做……
效果相當不好。
太過于吃運動員的狀態。
而且因為自身的肌肉力量并不夠優秀。
經常出現跑著跑著就控制不住角度的情況。
控制不住。
那災難性就來了。
同時,他的擺臂動作在彎道中為了保持穩定的節奏和力量,為了給身體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持,為了確保在彎道上不會出現速度波動,竟然過于緊繃僵直。
這也是典型的曰本跑法。
所以你看有時候小本子那邊跑200米的時候。
雖然成績在當年都算是不錯。
可這個不錯,也僅僅只限于亞洲。
一旦放到國際上一對比。
你就顯得他們的跑動姿勢……
相當的不好看。
相當的別扭。
甚至有些亞洲僵尸跑的感覺。
這是因為小日子的選手,他們從小都會有“箱根驛傳”的傳統。這個傳統到目前為止已經快100年,因此多少被影響了他們的跑步體系。
包括他們的短跑,一些概念其實都是從里面發展過來的。
但……
短跑不是長跑。
有很多東西,現在在蘇神看起來完全就是相反的東西。
也不知道為什么,當年全亞洲都找著他們拜師。
就他現在的眼光來看。
這樣的跑法想要打開20秒。
真是難上加難。
雖然能夠培養出一批20秒50以內的選手。
但這就和他們能夠在100米培養出一批國際健將一樣。
到了這個上限之后。
在想往上走。
只有一個感覺……
感覺路走窄了。
前路越來越窄。
這是因為這玩意從根子上就出了問題。
雖然能夠提高很快,但并不是邁入一流水平和頂尖戰力的走法。
畢竟對于國家隊來說。
要的還是頂尖的戰斗力爭鋒。
普通的戰斗力,如果不能誕生,頂尖選手,再多也沒有辦法和歐美強國抗衡。
末續慎吾的時代。
已經結束了。
現在是該看看新人的新時代。
咱們種花家新人的新時代。
也就是飯冢翔太稍微好一點。
可也沒有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