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好處多多。
這也是蘇神這一腳這么快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之一。
就說明。
還有別的理由。
比如這么做。
就能讓運動員可以優化跑步動作的力學結構,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跑步經濟性。
這意味著運動員在相同的能量輸出下能夠跑得更快、更遠。
或者在保持相同速度的情況下消耗更少的能量,從而在比賽中具有更大的優勢。
那問題來了。
為什么要先在高原上做好垂直位移穩定才做這個?
為什么不先做這個?
當然是有原因的。
最大的一個就是——
因為垂直位穩定對水平位移助力有促進作用。
跑步時,下肢蹬地產生的力要通過身體向上傳導。垂直位穩定能確保力量沿著身體縱軸高效傳遞。
反之則不穩。
若垂直位不穩定,力量會在傳遞中分散,就像接力賽中接力棒傳遞不穩會影響速度一樣。
也就是說,起跑時垂直位不穩,蹬地力量不能完全轉化為向前的水平力,部分力會用于調整身體姿勢。
這就間接導致水平位移助力減弱。
一旦蹬地力量不能完全轉化為向前的水平力,部分力會用于調整身體姿勢……
那就不利于身體在跑步時保持高效姿勢,減少不必要的晃動和多余動作,降低能量消耗。
更不要說,先做垂直位移穩定性訓練,能讓身體更好地熟練利用彈性勢能。
腳著地時肌肉和關節儲存彈性勢能。
蹬地時釋放轉化為向前的動力。
垂直位穩定可優化這一過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為水平位移提供更多動力支持。
也就是說,優秀短跑運動員在跑步時,可以通過身體垂直位穩定,動作流暢,能量損耗小,把更多能量用于水平位移。
并且垂直位穩定訓練能增強身體控制能力,使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中保持頭部正直、身體前傾、手臂和腿部協調擺動的姿勢。
減少空氣阻力。
保證力量有效傳遞。
而且,在遇到外界干擾如風速變化、跑道不平時,場地積水,垂直位穩定的運動員能迅速調整身體,維持水平位移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簡單說就是,就像在崎嶇道路上行駛的汽車。
只有底盤穩定。
才能保持直線行駛且速度不受太大影響。
蘇神這些。
都做的不錯。
在短跑運動的力學分析中,人體可視為一個復雜的多剛體系統,其運動包含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量。
垂直位穩定是指在跑步過程中,人體在垂直方向上保持相對穩定的姿勢和運動狀態,這是實現有效水平位移助力的前提條件。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垂直位穩定主要涉及到肌肉力量的平衡、關節的正確定位以及身體重心的合理控制。
只有當這些因素在垂直方向上達到穩定狀態,才能為水平方向的發力和運動提供堅實的基礎。
再配合力的傳遞與轉化效率來看。
我們短跑時,運動員通過下肢與地面的相互作用產生推進力,這個力既包含垂直方向的分力,也包含水平方向的分力。
垂直位穩定的訓練能夠優化力的傳遞路徑和轉化效率,使垂直方向的分力更好地轉化為水平方向的助力。
具體點就是,當運動員在垂直方向上保持穩定時,下肢蹬地產生的力,能夠沿著身體的中軸線高效地向上傳遞,減少力的損耗和分散。
這就如同一個高效的能量傳輸系統,
只有在傳輸過程中保持穩定,才能將能量最大限度地轉化為有用的動力,推動運動員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