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吳志強。
第二道許州正。
第三道趙昊煥。
第四道蘇神。
第五道張培猛。
第六道勞逸。
第七道周兵。
第八道謝正業。
第九道梁佳宏。
……
體育場電子發令系統啟動倒計時。
九臺高速攝像機以1000幀/秒捕捉起跑器區域。
蘇神的鋼制起跑器前抵板閃爍著65刻度激光。
“前板后移2,左踏板角度下調0.5°。“趙昊煥的也按照蘭迪和拉爾夫.曼的交代調整了起跑器。對于身高192的選手而言,傳統45°踏板角度會導致髖關節折疊不足,改進后的50°設置使其軀干角在“預備“姿勢時能維持43°黃金傾角。
細節。
決定成敗。
蘇神系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從蘇神進入隊內就是這樣。
謝正業的起跑器后移特征尤為明顯——后踏板距起跑線1.02米,標準是0.9米。這種專項改造,使他的重心投影點在槍響瞬間能多前移3。
而勞逸的起跑器仍保持傳統78前板距離,但在踏板表面加裝了5橡膠墊,這是他喜歡的啟動感覺。
個人定制。
就是現代體育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蘇神系先走一步。
這些人都是短跑高手,配得上這樣的區別化待遇。
當九人同步完成“各就位“指令時,紅外三維捕捉系統瞬間生成骨骼投影。
這是蘇神實驗室的最新成果之一。
可以在高速運動中把運動員的骨骼投影捕捉到。
“這是什么東西?”余位力現在已經是坐上了豐樹勇原本的位置,成了總教練,自然事情越來越多,雖然他一直都是堅持身體力行。
可因為照顧的方面越來越多,他的精力也不能只放在短跑隊上,導致他對于很多新的東西了解不如之前一直跟在這邊那么透徹。
“這是好東西啊。”袁郭強解釋道:“紅外三維捕捉系統瞬間生成骨骼投影。”
“啥……什,什么?”
余位力覺得。
這些話單獨聽好像都沒什么問題。
拼在一起組成一個長詞,讓他覺得處理起這些文字格外的吃力和陌生。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大腦對于陌生的詞匯都會有需要重新分析拆解組合的過程。
“紅外三維捕捉系統瞬間生成骨骼投影。”袁郭強笑著說道:“小添實驗室的新玩意。”
“擁有紅外標記點追蹤,就是在運動員身體關鍵部位,如關節處粘貼紅外反光標記點,紅外三維捕捉系統中的多個紅外攝像頭會持續追蹤這些標記點的位置變化。”
“采取三角測量原理,利用多個攝像頭從不同角度獲取標記點的圖像信息,通過三角測量法計算出每個標記點在三維空間中的坐標位置。”
“然后再做數據傳輸與處理,攝像頭采集到的標記點數據通過數據傳輸線或無線網絡傳輸到計算機,計算機運用特定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濾波、降噪等預處理。”
“以此搭建骨骼模型構建。基于人體解剖學原理和運動學知識,將各個標記點與人體骨骼結構相對應,通過數學模型構建出運動員的骨骼模型。”
“采取實時渲染與投影,借助圖形處理技術,將構建好的骨骼模型實時渲染成可視化的三維圖像,并投影到顯示設備上。”
“系統根據標記點的坐標變化和時間序列,計算出骨骼各關節的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運動學參數。”
“通過骨骼投影和運動學參數,結合力學原理,可進一步分析運動員在短跑過程中的肌肉力量、關節扭矩等動力學信息。”
“期間會進行坐標系建立與校準,在系統啟動前,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三維坐標系,并對攝像頭等設備進行校準,確保采集到的數據在同一坐標體系下具有準確性和一致性。”
“具備時間同步機制。為了保證多個攝像頭采集數據的同步性,系統采用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技術,使不同攝像頭在同一時刻采集到的圖像能夠準確對應。”
“不斷優化數據處理算法和骨骼模型構建算法,以提高系統的精度、穩定性和實時性,更好地適應短跑等復雜運動場景的需求。”
“哦,對了這個叫做算法的優化和更新。”
一口氣說完。
袁郭強用小眼睛故意瞟了瞟。
似乎是在說——
看我說的不錯吧。
還不過來表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