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技運動里面,就等于沒有。”
拉爾夫.曼說話很直接,但也很中肯。
可蘇神的反應,只是淡定點頭,然后和往常很多次一樣,面對大難題,輕而易舉,就說出了解題方式——
“8字三維擺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身體的呼吸節奏和血液循環,幫助身體在運動初期更有效地攝取和運輸氧氣。”
“雖然在短跑的最初階段主要是無氧供能,但適當的氧氣供應可以為細胞內的代謝過程提供更好的環境,有助于維持atp-cp系統的正常功能,減少因缺氧等因素導致的糖酵解系統過早激活。”
“可以激發有氧代償機制。”
“擺臂動作與蘇之呼吸節律形成1:1.5耦合比超過常規1:1,超過之前1.25,同時潮氣量增加15%。在攝氧量峰值達4.8l/,超過常規4.1l/后,提升有氧代謝占比。”
“再配合三維擺臂產生的肌肉泵效應使乳酸轉運速率提升至0.18ol/l/s(常規0.12ol/l/s)。”
“我做了個簡單的導圖,你們可以看看。”
說完就是一幅思維導圖,落在了電腦畫面上。
上面寫到——
三維擺臂軌跡
↓
精準神經控制→優化運動單位募集
↓
彈性勢能儲存→降低atp消耗
↓
有氧代謝增強→減少糖酵解負荷
↓
肌泵效應提升→加速乳酸清除
↓
乳酸累積速率下降33%。
……
“你們覺得如何?”
蘇神問道。
“如何?”
蘭迪兩人對視一眼。
你都說這么清楚了。
還能如何。
就這樣干唄。
反正你說出來的東西。
哪次沒有實現的。
只要你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
能說服我們,有足夠的證據和原理。
我們當然是……
無條件支持。
畢竟。
還有什么比在運動領域不斷嘗鮮。
不斷嘗試新東西。
不斷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更讓他們大半輩子都扎在這一行的人。
心情激動。
熱血沸騰。
……
“蘇神進入途中跑了。”
“速度很快,動作很有力,好像比之前更有力……”
現場解說員以他的眼光也只能看到這里。
但這就夠了。
三十米。
蘇神動作幅度比之前更大更有力。
這是肉眼就能看出來的。
只要你經常關注他的比賽。
必然能發現這個區別。
可還有看不到的東西。
起碼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
四十米后。
蘇神采取冠狀面扭矩補償使核心肌群!
腹橫肌,豎脊肌激活度降低,最多可以達到理論值32%!
同時還要減少12%的額外代謝消耗!
這都是8字型能量環擺臂技術。
帶來的新效果。
接著。
就是前面的爆發。
極速來臨。
這么大的動作幅度。
帶來的效果肯定有,但是這是100米比賽又不是五六十米,你還要考慮后面。
如果你把前面的能量消耗殆盡。
那等于和以前那種一步抬頭全力死頂的模式沒區別。
只是另外一種走法而已。
所以。
還是要看整個的維持能不能維持得住。
極速區。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