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的到位。
博爾特今年可不是之前的他。
米爾斯滿意的方面。
因為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自律而已。
還有就是。
只要博爾特自律了努力了,就會帶來別的附加消費。
比如說——
技術的增長。
以前博爾特跑動還是比較糙。
這個米爾斯也知道。
可博爾特這個訓練態度,能做到這樣,就是他規劃的極限。
他也只能把這些有限的時間盡量最大化,不可能用在太多的細節上。
訓練這種東西,運動員不配合,教練員再強也只能是巧婦無米之炊。
而就算是這樣。
博爾特的技術方面還是做得很好。
起碼在米爾斯看起來。
這種付出,這種訓練態度就能收獲這樣的技術……
已經是投入和產出比很驚人。
只是這一點,別的人并不知道。
用那種努力和自律的眼光來看,博爾特的技術當然是還不夠,可如果你知道博爾特在這個方面花費的心思只有多少……
可能又有另外的。
感覺。
就比如現在。
啟動方面,博爾特一個髖關節力矩爆發!
這個技術焦點是:髖關節伸展力矩主導初始加速。
砰。
髖關節伸展力矩,185n·,體重100kg,力矩臂0.18。
膝關節伸展力矩,110n·,股四頭肌離心收縮緩沖。
踝關節跖屈力矩,95n·,前腳掌蹬離起跑器。
動力傳導機制為臀大肌以85%最大自主收縮爆發式收縮。
產生髖關節伸展角速度450°\/s。
通過股骨長杠桿將力矩轉化為水平推力,使起跑初速度就可以達到達2.3\/s。。
你要是不清楚博爾特這里做的多好,對比一下比如張培猛。
張培猛同階段髖關節力矩僅130n·。
這固然是他的股骨長47的影響。
可以我是肌肉橫截面積小18%的影響。
博爾特這里,完全兌現了自己作為高個子選手的啟動杠桿優勢。
高個子。
還有啟動方面的優勢?
這不是扯淡嗎。
可。
他是。
博爾特。
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加速跑。
三關節力矩協同!
髖關節力矩持續輸出+踝關節彈性參與!
砰砰砰砰砰。
二十米。
髖關節伸展與踝關節跖屈呈“相位同步”,形成“蹬伸-推離”復合動作。
腓腸肌-跟腱復合體儲存彈性勢能,剛度140n\/,在蹬伸末期釋放35%儲存能量,使每步推進力增加120n。
要是現在有高速攝像機實時數據,就可以看見——
博爾特這個時期。
支撐期三關節蹬伸角序列為:
髖關節165°→185°。
膝關節140°→175°。
踝關節90°→150°。
構成“鞭打式”力矩傳遞鏈。
較維考特那種膝關節主導型,直接效率高9%。
“博爾特已經沖出來了!”
三十米。
博爾特準備抬頭。
進入途中拍。
一抬頭。
前面一片荒野。
無人區!
這代表他已經節節領先。
途中跑。
三關節切換,踝關節功率主導!
看到博爾特在實戰里面,可以自主切換三關節轉化主導,米爾斯忍不住點頭。
這天賦……
就是好啊。
或許看不進去那么多專業知識。
和蘇一比也有些腦子不夠用。
但……
架不住人家就是可以跑著跑著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