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陳娟拿下了勝利。
22秒50取得第一。
杰特爾其實剛開始也發揮可以,她運用“螺旋式加速”技術身體從腰部開始,以脊柱為軸,像螺旋般向彎道內側旋轉,帶動上下肢協調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頭部、肩部、髖部始終保持在同一傾斜平面內,減少身體的扭曲損耗。
外側手臂擺動軌跡呈橢圓形,前擺時稍向內收,后擺時向外展,這種擺動方式既輔助身體內傾,又增加了向前的推進力。
步長遞增規律嚴格遵循“前快后穩”原則:前5步步長遞增10-12,后5步遞增5-8,確保加速過程的連貫性與穩定性。
但是有個問題。
她現在的年紀越來越大,同時拿100米和200米助攻。
已經有些頂不住。
而且奧運會之后又是一個世錦賽年年紀大的選手。
只能做取舍。
最終里面有第一道韋勇麗,成績23.05。
第二道烏克蘭選手赫里斯蒂娜·斯圖伊,成績23.05。
第三道也是烏克蘭選手瑪麗婭·里耶門,成績22.61。
第四道美國選手杰特爾,成績22.77。
第五道陳娟,成績22.50。
第六道美國選手拉肖恩特亞·摩爾,22.67。
七道牙買加選手帕特里夏·霍爾,22.77。
第八道美國選手金伯林·鄧肯,22.73。
第九道美國選手勞倫·威廉姆斯的比賽,成績是22.94。
最終的風是1.4米每秒。
外加洛桑這個小高原。
加在一起屬性不錯。
的確比較容易出成績。
韋勇麗參加100米的時候還好。
參加200米,現在她也的確是感覺到了自己和國際選手的差距,尤其是同臺競技的時候,沒有那種100米的輕松感。
反而有點緊繃。
這也是她國際比賽經驗不足的原因。
不是說你參加了國際比賽,你比賽經驗就充足。
起碼你還要參加這個比賽項目。
不然的話不是這個項目,如果你突然上場,你還是會緊張。
韋勇麗現在這個就是這樣。
但是她原本得不到這個機會,現在能上場已經很不錯了。
本身也對自己這一項的成績沒有太多要求。
看到陳娟在最后竟然都沒有竭盡全力……
這樣都能跑出這么恐怖的成績。
她真是……
感覺兩個人的差距如此的大。
還是要多加油才行。
畢竟。
現在在整個種花家。
除了陳娟。
就是她韋勇麗。
她現在代表的是整個種花家,甚至是整個亞洲女子短跑的水平。
因此她現在不僅僅是為個人而跑。
陳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表示自己也沒想過會拿冠軍。本以為這場比賽繼續高手會發力,但看起來……
她自己才是那個高手。
有時候就是這么尷尬。
原本你想著這么多高手,你全力以赴。
結果跑著跑著。
發現你才是狀態最好的那個人。
再加上這一場,也把她要做的技術,好好做了一下。
能把鉆石聯賽當成自己技術訓練的舞臺?
這其實已經意味著……
陳娟200米進入了一個新高度。
只是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
……
“好了,女子200米結束之后輪到男子200米上場。”楊劍開始說道:
“洛桑站不愧是經典的大站,無數的運動員都會在這里開始比賽,這里100米和200米的比賽也都很齊全。”
會這么說是因為鉆石聯賽有些站點不會開設某個項目。
像是一些大站。
可能才會所有的比賽全開。
比如洛桑。
就是一個代表。
“博爾特和布雷克依然沒有參加,那么200米就空余了出來,誰都有機會拿下洛桑鉆石聯賽的冠軍。”
“看看選手的參賽名單——”
“包括馬蒂納,杰森楊,福賽斯,周兵,謝正業,加特林,杰蘇瑪·賽義迪·杜爾等等。”
“不過布雷克和博爾特不參加,那也給了其余人機會,不然的話冠軍和亞軍就絕對會在這兩個人之間產生。”
說這話,完全是基于事實。
只要是大賽,連這兩個人的200米狀態都會相當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