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這兩個人在場的情況下。
真沒有辦法把目光再分散出去。
這兩個人就像是自帶聚光效果。
別說現場的觀眾。
就算是全世界的觀眾。
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看過來。
誰又不是把目光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呢。
9.50vs9.50。
極致的一槍。
就在此刻。
set。
嘭——————
張培猛反應最快。
雙腳緊緊蹬在起跑器上,如同即將爆發的彈簧。
他的起跑姿勢注重身體重心的平衡,前腿膝蓋彎曲角度適中,后腿蹬直,身體微微前傾,頭部保持穩定,雙眼緊盯前方。
在發令槍響的瞬間,他憑借著出色的反應神經,迅速發力蹬離起跑器,雙臂有力地前后擺動,帶動身體向前沖。
就像是賽車,突然就拉到了第三檔。
強行啟動。
他的啟動技術核心在于爆發力的瞬間釋放,通過腿部肌肉的快速收縮,獲得最大的初速度。
一句話。
大屁股。
沒白練。
張培猛的雙相位驅動技術將起跑發力過程拆分為預加載相位與爆發推進相位。在發令槍響前的預備階段,他進入預加載相位:前腿膝蓋彎曲角度精準控制在105°-110°,后腿彎曲至135°,這種角度設定使股四頭肌、臀大肌和小腿三頭肌形成彈性勢能儲備狀態,如同壓縮的彈簧。
他的雙腳蹬在起跑器踏板上,前腳掌著力面積占比達70%,后腳掌占30%,通過調整腳底受力分布,最大化儲存肌肉彈性勢能。
槍聲響起,立即反應,身體進入爆發推進相位。張培猛的雙腿遵循“先伸后蹬”的發力邏輯:前腿膝關節率先快速伸展,利用股四頭肌的收縮力將身體向前上方推送。
同時,后腿以踝關節為支點,小腿三頭肌強力收縮,形成向后下方的蹬伸力。
這兩股力量在不同時間點作用,前腿的伸展力為身體建立向前的初速度,后腿的蹬伸力則進一步加大加速度,通過雙相位的接力驅動。
蹬出。
落地。
四點連線。
頭頂、肩部、臀部、腳跟四點形成一條近乎垂貫通的力線。
減少空氣阻力。
優化力量傳遞。
維持平衡穩定。
砰砰砰砰。
連續四步。
跑得感覺比他想象中。
還要更好。
他的旁邊是——素有“牙買加起跑機器”之稱的內斯塔·卡特。
卡特啟動技術也是堪稱一絕。
他的起跑特點是反應迅速且爆發力超強。
只見槍響瞬間,在起跑時,他的身體幾乎與地面平行。
這種低姿態可以讓他在啟動瞬間獲得更大的向前沖力。
外加雙腳蹬地力量巨大,如同火箭發射時的助推器,將他的身體迅速推出。
在起跑環節,內斯塔·卡特現在就是改良版蘇神的2018。
不僅延續了自己標志性的“低姿態爆發式”起跑風格,還融入了對曾經蘇神直臂啟動技術的借鑒與改良。
其核心技術在于“動態預蹲”和“直臂聯動”機制。
卡特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起跑器間距從傳統的“一腳半”調整為蘇神采用的“一腳加半步”,這種縮短的間距設計使他在蹬伸瞬間能更高效地將腿部肌群的爆發力轉化為水平向前的沖量。
在身體姿態控制上,卡特借鑒了蘇神“直臂起跑”的精髓,但根據自身身材特點進行了適應性改進。他在預備階段將雙臂角度從常規的120度縮小至95度,肘部緊貼軀干兩側,這種緊湊的擺臂起始姿態既減少了空氣阻力,又能在發令槍響時以更短的路徑完成第一次擺臂加速。
與蘇神略有不同的是,卡特在蹬地瞬間會將雙臂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上擺動。
利用上肢的反作用力帶動軀干快速前傾。
這還因為,他個頭更矮。
需要根據自己的生理條件做修改。
照搬就是刻舟求劍了。
這種“上肢牽引式”啟動方式使他的重心前移速度提升了12%。
此外在發令槍響前的瞬間,卡特會進行一次短促有力的呼氣。
利用腹部肌群的收縮進一步穩定核心。
同時在蹬地發力時配合短促的吸氣節奏,使身體在啟動瞬間形成“呼吸-肌肉收縮”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