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看著博爾特。
內心很是自責。
他開始瘋狂復盤。
或者說他這輩子就沒有這么瘋狂復盤過。
因為博爾特這場沒做錯。
這一場錯的是他自己。
是他沒有料到比賽之外的東西,博爾特本身就只負責比賽。
所以比賽之外的東西就該是自己負責。
劑量-反應曲線的非線性特征!
這好像是那家伙的論文。
訓練效果遵循倒u型曲線,即適度負荷促進機能提升,過度負荷則導致性能下降。
每周跑量超過120k的運動員,受傷風險比80k組增加2.8倍。
這種非線性關系源于身體適應能力的有限性——當訓練強度和頻率突破閾值,恢復過程無法完全修復損傷,疲勞便會持續累積。
甚至會影響到身體的功能性質。
博爾特這一場就是典型。
運動模式的特異性代償!
這是米爾斯知道的,這個理論是阿美麗卡這邊提出來,田徑項目對特定肌群和關節的過度使用,會導致非優勢部位產生代償性負荷。
短跑運動員強大的下肢后群肌會使骨盆前傾加劇,進而增加腰椎壓力。
投擲項目中,旋轉動作的不對稱性常導致脊柱側彎。
這種代償機制在短期內可維持運動表現,但長期累積會引發結構性損傷。
博爾特的身體,這場比賽之后。
也要好好檢測檢測。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認為博爾特的恢復沒做好。
如果恢復做得足夠好,即便是這場比賽之前連續的爆發也應該沒有問題。
博爾特的身體潛力巨大,這一天他無比篤信。
所以還是自己的鍋。
現代恢復技術,如冰浴、壓縮衣、高壓氧艙,都能加速短期恢復。
尤其是他們蘇神系那邊推出的液氮治療室。
據說mvp俱樂部那邊已經搞了。
看鮑威爾這個狀態還真有可能。
之前他覺得沒有也能贏。
但是現在看起來必須要好好說服上面的那幾個老東西。
這么好的東西,如果不用簡直是浪費。
以前米爾斯其實也沒有這么強硬,那是因為他覺得博爾特能贏,覺得自己的這一套就足夠了,但是現在既然贏不了……
既然現在輸了……
米爾斯也不會頑固不化。
他從來就不是這樣的。
變通,從來都是他的立身之本。
而且就算是這樣的技術,也有各種各樣的弊病需要聯合起來交叉的使用。
比如冷療雖可降低肌肉炎癥,但會抑制衛星細胞活性,延緩長期修復。
而過度依賴按摩等被動恢復手段,可能削弱身體自身的恢復能力。
此外,心理壓力和睡眠不足會進一步抑制恢復過程,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而且那家伙的論文里面還說過——
運動員的傷病風險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這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好像是什么叫做……col1a1基因的特定多態性會影響膠原蛋白合成。
攜帶風險等位基因的運動員跟腱斷裂風險增加40%。
而il-1基因變異與骨性關節炎發病風險呈正相關。
此外,線粒體dna突變可能導致能量代謝障礙,使部分運動員更易出現運動性疲勞。
這些之前都忽略了,一定要帶博爾特去查一查。
米爾斯和別的教練不一樣,他是那種輸了比賽之后會認真復盤的人。
他不會認為就是運氣不好。
尤其是這一次,自己已經認為做到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