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一種。
這就是無法預測的變化。
除非你是先知。
嗯。
而現在的莫斯科。
還就站有這樣一個人。
onyourarks。
電子口令開始的時候的小喇叭上響起。
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女子4x100米接力賽的賽道上,八個國家的接力隊已各就各位,運動員們在屬于自己的跑道上完成最后的準備動作。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專注的氣息。
隨著電子口令一聲“set”的指令。
所有第一棒選手迅速俯身。
雙手撐在起跑線前的地面上,膝蓋頂住跑道,身體形成一個極具爆發力的前傾角度,目光死死鎖定前方的跑道。
等待著發令槍響的瞬間。
第一道的德國隊第一棒亞斯明·夸德沃,此刻全身肌肉處于高度緊繃的待命狀態。
她今年最好的成績是11.41。
當然她其實職業生涯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11秒29。
這種實力放在國際大賽上其實并不夠看。
所以只能小心謹慎,爭取啟動反應上能做出點不同。
只見她的核心肌群緊緊收縮,穩住上半身的前傾姿態。
腿部的股四頭肌和腘繩肌如同蓄勢待發的彈簧,積蓄著強大的力量。
她深知第一棒在彎道的重要性,從起跑開始就必須精準把控每一個技術細節。
嘭——————————
不知什么時候。
電子槍聲突然響起。
8個國家的運動員從自己的起跑器上,頓時,蹬地而出。
發令槍驟然響起,亞斯明·夸德沃幾乎在聲音傳來的同一時間,雙腿猛地發力,蹬地的瞬間,小腿肌肉爆發出強大的推動力,身體如同離弦之箭般沖出起跑線。
她的步頻在啟動階段就展現出極高的水準,每一步都精準地落在彎道的切線位置上,通過調整身體重心,讓離心力得到有效控制,確保在高速奔跑中保持身體的穩定。
在彎道加速過程中,她的擺臂幅度逐漸加大,左臂擺幅略小于右臂,這種不對稱的擺臂方式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彎道奔跑時身體的傾斜姿態,將腿部的蹬地力量更高效地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肌肉的收縮與舒張節奏精準,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在蹬地時強力收縮,推動身體向前,而在騰空階段,腘繩肌則迅速牽拉腿部回收,為下一次蹬地做好準備,整個過程銜接流暢,沒有絲毫多余的動作。
可惜。
她這個所謂的動作,雖然技術上還過得去,但是自身的硬實力太差,天賦也不足……
再快也就這么快了。
德國隊在整體實力不占優的情況下,她們其實能夠指望的就只有交接的時候能夠縮小差距。
其余的時候想要純跑都去縮小差距幾乎是……不太可能。
原因也很簡單。
整體的單方面作戰能力不夠。
這又不是歐洲的內戰。
在全世界的舞臺上,她們這種天賦只能說是——
相貌平平。
好在啟動反應還不錯,達到了0.148。
總算是能夠找回一些場面。
第二道的俄國隊第一棒奧爾加·貝爾金娜,啟動反應……就遜色了不少。
她的啟動反應它只有0.187。
而且她的百米水平青年恐怕是比上面的德國隊第一棒……
更慢。
去年還有11秒26。
今年主場作戰更是跌到了只有11秒50。
就這水平。
再加上龜速的起跑反應。
光是啟動就落后了一個檔次。
她的起跑技術特點是重心壓得較低,起跑后的前幾步步長相對較短,但步頻極快,通過快速的步頻積累速度。
在進入彎道后,她的身體傾斜角度比亞斯明·夸德沃更大一些,這是她個人長期訓練形成的技術習慣,旨在通過更大的傾斜來獲得更強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