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
你在交接那一下越流暢對于第三棒損失的速度自然就越少。
德國的剛剛這一下就是典型。
甚至一下都和韋勇麗差點并駕齊驅。
可見這一下交接抹掉了多少的差距。
而且女子在交接的時候,因為自身速度核心以及生理構造不同,會比男性在交接上停頓或者緩下來再起,損失更大。
因此剛剛這一下。
雖然交接算是及格。
但多少還是保守了。
而人家在這里的交接都很優秀。
甚至一個比一個優秀。
那就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反而讓我們這邊損失比較大。
好在阿美麗卡這邊和牙買加這邊,還是穩定發揮。
交接依然是北美模式。
一切隨緣。
所以談不上太好,也談不上太壞。
畢竟像去年阿美麗卡那種三個交接全都流暢的情況……
幾乎不可能復現。
連續點亮三次。
就和你玩抽卡游戲。
連續三次一發入魂差不多。
只能說這種概率美國對自己都沒有預料到,更不要說再來一次。
而且今年她們的陣容深度和厚度以及個人的能力對比,去年也有明顯的下滑。
就更加不奢望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只需要不掉棒穩穩跑完就行。
還是依靠純跑動去壓制對手。
畢竟都是北美模式。
誰知道牙買加那邊會不會掉棒,會不會出現失誤呢?
所以拋開牙買加和美國隊不談。
當韋勇麗的手接觸到接力棒時,孔令薇的手指不是瞬間松開,而是保持發力0.02秒后再逐步放松,這種“漸進式脫手”讓棒體從“被推送”到“被承接”的過渡還是比較穩定。
起碼讓她不需要再做一次調整。
而且手里面拿到接力棒的位置也不錯。
這一點是萬萬不能忽略。
很多人其實都忽略了接力棒每一次拿到手上位置的不同帶來的變化。
典型就是小日子那邊。
如果你的上挑式極限操作做的不好,那很有可能上一棒抓到的接力棒位置就很淺。
在很淺的情況下,不僅僅會讓運動員自己產生隨時可能在奔跑中掉棒的心理。
也會讓給下一棒交接的時候更大的幾率失誤。
因此。
只能說這里。
孔令薇和韋勇麗還是做的可以。
高速攝像機記錄下這一瞬間。
棒體的中軸線與地面始終保持平行。
傾斜角度不超過2度。
遠低于國際田聯規定的5度誤差標準。
這一點倒是做得很標準。
韋勇麗跑起來接力棒也正好在舒適的位置上。
不需要去擔心會不會中途跑脫的問題。
也不用擔心待會兒交接的時候到底會不會出現交接失誤。
就是可惜,因為過于求穩。
韋勇麗的步點誤差比較大,第三棒又是彎道,就出現了些許因加速調整路線而浪費的步幅。
這種不精準性讓她在直道階段比對手多跑出一些的無效距離。
韋勇麗拿到接力棒的時候。
這個時候小鷹國已經在前面了。
之前落后不少的德國隊。
也因為這一次比小鷹國更加優質的交接。
瞬間在視覺上。
就和韋勇麗持平。
甚至德國隊的第三棒。
啟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