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觀眾朋友們,現在運動員們已經登場。”
“謝文君他身處在第5道。”
“看其余人能不能給他機會做到這一點。”
“讓他在這一槍沖一沖自己的最好成績。”
“畢竟青唐城因為海拔高是很好出成績的地方。”
“而且你的身體只要能夠打破極限,就會有這方面的記憶,對于你自身的調整也會大有裨益。”
比賽現場。
幾乎全國最強的,110米欄選手都在這里。
張紅林。
范姜。
魏基。
楊路。
李海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全國第10名。
也就是110米欄的全國前10。
他只有14秒開關。
你沒有聽錯啊,現在這個水平就是這樣。
你跑到接近14秒的位置,你都可以拿到全國前10。
等下一次全國的短跨開始提高的時候,那還要等2020年之后那一批人了。
現在看不到希望。
所以即便是謝文君能夠拿下所謂的外卡也沒有意義。
因為現在咱們根本就湊不齊這么多人去參加比賽。
這已經不是當年了。
a標都不夠用。
現在的情況是能夠達到a標都不錯了。
哦對了。
現在沒有ab標準了。
去年國際田聯在總部摩納哥召開的大會上公布了參加2015年帝都田徑世錦賽的達標方案。
就說了,不同于往屆大賽慣用的a、b標準,本屆世錦賽開始將采用全球統一標準決定帝都世錦賽參賽門票的歸屬。
事實上,國際田聯公布的標準并不是“拍腦門”的決定,而是根據2014賽季世界范圍內現有人員的整體水平進行數據統計后得出。這其中的關鍵,是世錦賽每個項目的參賽規模。根據上屆莫斯科世錦賽進行參考,男子跳遠有30人進行及格賽,取12人進行決賽。所以如果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帝都世錦賽將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這期間內世界排名前29名的選手入圍參賽。恰恰2014年男子跳遠的最終成績排名中,第30名就是8.10米的水平。
但是帝都世錦賽的30人最終參賽名單也不完全按照成績排名,因為國際田聯又頒布了“外卡”規定。即:
莫斯科世錦賽的衛冕冠軍、2014賽季的國際田聯鉆石聯賽總冠軍以及鏈球挑戰賽總冠軍可以不占用選派名額。
另外達標時間期限內各洲際冠軍也可以獲得外卡,但占用最多3名的選派名額。這樣一來,30人的大名單也會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田徑比賽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就是規則再如何變化,對于高水平選手來說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如果達標成績高出標準越多,那么參賽資格越穩固,反之。
如果成績僅僅是剛剛達到標準,就有可能因為排名靠后而無緣入圍。
可以想見因為世錦賽將在明年舉行,所以世界范圍內的成績水平會普遍好于去年,如果第30名選手的成績8.11米,跳到8.10米的達標成績也會被淘汰。
而且新的參賽標準也被公布,包括年齡限制。
比如達標方案中,國際田聯首先對于參賽選手的年齡作出更明確地限制。為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防止田徑“早期專項化”。
并為國際田聯旗下的世青賽、世少賽等賽事“分流”年輕運動員,16歲以下的選手將被禁止參加本屆世錦賽。
年滿16至17歲的選手將被禁止兼項以及參加投擲、萬米長跑、馬拉松和競走項目。而年滿18至19歲的選手被禁止參加馬拉松和男子50公里競走。
根據過去的a、b達標方案,只要運動員達到a標并在該項目排名全國前三,就可以鎖定參賽門票,但現在這個統一標準的公布可能會導致個別項目出現即使運動員達標也無法參賽的情況。作個假設,男子跳遠本次世錦賽的達標標準是8.10米,在國際田聯公布的達標范圍期間內(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
假設世界范圍內超過8.10米標準的有40人,而在世錦賽男子跳遠只有30個參賽名額的情況下,就要根據達標期限內的成績排名來決定名額歸屬。這樣一來,排名在31名至40名的運動員即便達標也將失去參賽資格并等待遞補情況的出現。因此,對于每一名運動員來說,達標成績越好意味著參賽資格越穩固。
那么這個標準放在110米欄里面,就需要13秒47才能達標。
而且就算你達標了,也不一定能參加比賽。
新規則的改變其實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當然還是那句話,國內現在除了謝文君那是一個能達標的都沒有。
所以這場比賽他就是要和自己比。
看看自己這一槍能跑多少。
不能打開13秒10,甚至是借助風速和高原跑到更高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