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2013年張培猛的技術改進仍停留在單一動作層面,如通過增加步頻彌補步長不足、通過強化腿部力量提升蹬伸力等,未能形成系統的動力鏈解決方案。
而三重疊加技術的本質是構建了以髖部為核心的“動力生成-傳導-調控”體系:
蹬擺疊加解決了動力生成的效率問題,能量傳導疊加解決了動力傳遞的損耗問題,節奏動態疊加解決了動力輸出的調控問題。
三者相互支撐、協同作用,實現了從“局部優化”到“系統升級”的跨越,契合了現代短跑“以髖為軸、全身協同”的技術發展趨勢。
最終,張培猛完成了突破。
打開了9秒80的大門。
再一次站在了9.70里面。
有了這個成績,起碼你可以說自己是世界一流運動員了。
因為巨頭之下。
就是這個成績。
包括今年之前的加特林。
也就是這樣了。
除此之外。
張培猛自己看著成績的浮現。
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他覺得自己對得起這個成績。
這個成績也是對他這兩年努力的最好回報。
“9.70!張培猛打開9秒80!”
“今晚真是驚喜不斷!”
“我國現在擁有了三名9.70pb的選手了!”
“對于接力比賽來說!”
“是一次巨大的助力啊!”
第四呢。
第四是勞逸,成績是9.83。
勞逸雖然修改了技術殘局去繁化簡的做法,但到底還是年紀越來越大30歲的他,現在能維持住狀態就已經很不錯了。
再想突破。
恐怕越來越難。
不過能夠維持住這個成績對于國內的短跑來說就已經是很重要,因為如果是少了一棒……那么在鳥巢面對牙買加隊的時候。
很有可能就會被對方干掉。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接力比賽,最終兩個大boss就是中國隊對決牙買加隊。
沒有別人可以插手。
美國隊。
也不行。
上一次雖然贏了牙買加隊,但是牙買加隊展現出來的成長有目共睹,兩年過去有更長的時間給米爾斯做調教……
鬼知道會不會更強。
而且即便是上次也是好幾個人奇跡爆種。
極限發揮。
甚至是超常發揮。
才拿下比賽,不然正常情況下在莫斯科其實就已經是落于下風。
這一點不能被勝利給掩蓋。
起碼對于運動員本身來說,對于短跑隊來說,對于專業的團隊來說。
不能因為勝利就忘記這些問題。
否則下一次碰到。
在國內的鳥巢。
很可能就會失去勝利的機會。
那……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