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為了看100米去的。
你說什么也沒有人理。
因為這里今年的女子100米是飛鉆的比賽,所以基本上沒有高水平的選手參加,陳娟干脆也沒有參加主攻200米。
在200米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績之后來這里再試一試。
而且現在世界大賽在即,很多高手都開始進入狀態。
檢驗一下自己的狀態也是好的。
第一道穆金加·坎蒙德吉。
第二道比安卡·威廉姆斯。
第三道穆里埃爾·阿胡雷。
第四道艾莉森·費利克斯。
第五道陳娟。
第六道達夫納·斯皮珀斯。
第七道德澤雷亞·布萊安特。
第八道杰尼巴·塔莫。
第九道韋勇麗。
set。
作為第一道選手,穆金加·坎蒙德吉需面對最內側彎道的曲率壓力,啟動時的路線規劃與身體傾斜度控制尤為關鍵。她采用標準的前腳掌蹬擺姿勢,起跑器設置為前抵足板距起跑線約30厘米,后抵足板距前板約25厘米,該間距適配其身高,既能保證蹬伸幅度,又可避免發力延遲。
聽到預備指令后,穆金加迅速屈膝降低重心,腰背保持微弓,頭部與軀干呈直線,雙眼緊盯前方10米處的地面標記——這是她賽前設定的首個加速參照點。其雙臂自然彎曲置于體側,左手略靠前,為即將到來的彎道左側支撐做好準備。
嘭——————
鳴槍瞬間,她的后腳蹬伸力度達到峰值,根據現場運動生物力學監測數據,蹬地反作用力約為自身體重的2.8倍,伴隨著“唰”的一聲蹬離聲響,身體如離弦之箭沖出起跑器。
啟動后前兩步,穆金加有意識地縮小步幅,步長控制在0.8-0.9米之間,通過加快步頻快速建立初速度。同時,她的左肩微微下沉,右肩適度抬高,身體形成約3度的傾斜角,提前適配內側彎道的離心力需求。前10米加速階段,她的軀干逐漸抬起,但始終保持前傾姿態,雙臂擺動幅度由小到大逐步過渡,擺臂方向略向內側偏移,為后續切入彎道做好銜接。
不過她的實力還是太菜了。
掀不起什么風浪。
第二道比安卡·威廉姆斯也差不多。
還是阿胡雷第三道開始有點展現。
檔次一下子就提升了。
穆里埃爾·阿胡雷的今年啟動風格偏向穩健,她將起跑器前后間距設定為28厘米,這種中等間距既能保證蹬伸力度,又能兼顧動作協調性。
預備時,她的身體重心略向后移,雙手撐地間距與肩同寬,手指自然分開,掌心向下緊貼地面,為身體提供穩定支撐。
嘭————————
鳴槍后,穆里埃爾的后腳首先發力,蹬地動作舒展而有力,身體隨之向前上方沖出。前兩步她的步長逐步遞增,從0.8米增至1米,步頻保持在每秒3步,這種“步長遞增”的加速方式讓她的速度提升更為平穩,避免了因發力過猛導致的動作變形。
她的雙臂擺動幅度適中,肘部彎曲角度約90度,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節奏清晰有序。
啟動后10米處,穆里埃爾的軀干抬起速度稍慢于其他選手,仍保持較大的前傾角度,這使得她在加速后期具備更強的持續發力能力。
只見她的頭部保持自然放松,雙眼平視前方,通過余光感知兩側選手的位置,同時調整自身的跑姿。
砰砰砰。
前腳掌落地時,她的膝關節會進行輕微緩沖,將落地沖擊力轉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技術細節讓她在啟動階段的能量利用效率更高。
這讓她迅速突圍。
成為領先集團當中。
當然她也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絕對不是自己左手邊這幾個。
第四道現在的200米女王。
艾莉森·費利克斯。
作為奪冠熱門,艾莉森·費利克斯的啟動看似輕松,實則暗藏精準的技術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