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也得看看自己的電影。
嗯,這就把這部片子當成她自己的了。
結果這么一看……
哎呀,很酷呀!
真的很酷,各種讓人血脈僨張的鏡頭。
另外,當然就是她的演技了。
她演的吧……就是她演的。
說不上多好,可也說不上多壞,反正就那樣。
好奇怪的一種感覺。
詹妮弗自己都不覺得自己很驚艷,可是,她卻想到了更多。
她想到的是一個人。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
為什么想到他了呢?
因為當今的好萊塢,關于他是有一個爭議的。
在拍完《第三類接觸》之后,也就是這位大導演非常受歡迎的電影。
他拍了一部《1941》,是一部關于二戰的電影。
這部電影,讓他收獲了極多的差評。
在電影里,他似乎對二戰這件事,十分的不嚴肅。
而美國上下的氛圍,都覺得這個家伙簡直是個……混球。
反正罵他就對了。
這讓斯皮爾伯格非常的難受,他一度懷疑人生。
還好,他有個好朋友,就是喬治盧卡斯。
這位星戰之父,也遭受過這樣的對待,當年《星球大戰》其實沒有多少人看好,好萊塢很多制片人覺得這片子太傻逼了。
而這兩個人聯手,就有了《奪寶奇兵》。
接著又是《回到未來》。
可是,為什么這兩個系列電影會如此的成功呢?
斯皮爾伯格說了一個被好萊塢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他親口說的,他拍電影,是從觀眾的角度來出發的。
他分析觀眾喜歡什么,愛看什么,至于電影本身有沒有深度,有多大的意義,他并不關心。
就好像《奪寶奇兵》還有《回到未來》,這兩個系列都很淺顯易懂,就算是能穿越時間了,可是關于這個時間的解釋,也并不復雜。
沒有引出什么平行世界呀,量子力學,薛定諤之類的說法。
就很簡單。
但,就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可是,斯皮爾伯格的這個說法,動搖了一個關鍵!
當下好萊塢是什么制度?
制片人、導演、大明星,三位一體為核心的制度。
那你這個斯皮爾伯格還要加入一個觀眾嗎?
讓他們也成為一個核心?
最讓很多傳統電影人無法接受的是,他們就覺得,電影應該是一種藝術,應該是高于普通大眾的常識。
簡單來說,地位就應該高,而不是往下跌。
關于這些,都是父親給自己講的。
現在,詹妮弗想到了巖田武,為什么呢?
她就覺得這部《速度與激情》,跟斯皮爾伯格所說的,非常非常的像。
這……褲衩點燈,當然了!
在巖田武而言,其實,斯皮爾伯格的理論跟后世的大數據相比,真不夠看的。
曾經有那么一家公司,還高調的喊出,以后編劇都不需要了。
他們只需要大數據就能拍電影。
從這個角度來說,斯皮爾伯格只不過是大數據理論的先行者而已。
當然,這確實很牛。
巖田武對這方面,他當然更為精通。
此刻,電影《速度與激情》出現了一個大轉折!
高飛,這個華人車手,他也逃過了追捕,但是等待他的卻是一個白人警探。
“聽著!我不想說第二次,你們這幫人,已經被某個部門給盯上了!小心些!”
這是什么意思?
莫非大貨車搶劫案,背后還有玄機?
……
PS:不多說了,繼續碼字,求訂閱,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