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戰的前夕,吳起召集隊伍說“如果車兵不能繳獲戰車,騎兵不能繳獲戰馬,步兵不能抓到俘虜,那么就不能算是立功。”
魏軍士氣高昂,結果,魏國竟然以五萬的兵力擊敗了秦軍的五十萬人。
對于陰晉之戰數據的真實性還得保持懷疑態度。
因為秦國在當時能不能集結五十萬軍隊
要知道長平之戰,秦趙雙方幾乎打光了老本,才勉強達到五十萬,陰晉之戰發生在公元前三百八十九年,秦國變法還未開始,國力也遠不能和長平之戰時相比,所以,五十萬秦軍有可能是記載錯誤或者是虛張聲勢的結果。
不論數據真假,陰晉之戰都足以證明吳起的軍事才能。
“說的不錯,吳起此人,差點將我大秦軍隊全軍覆滅。”
“此人,實在是厲害。”
始皇帝嬴政也忍不住稱贊吳起。
要知道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實力可不弱。
秦軍的戰斗力也不弱。
吳起能打敗秦軍,創下如此戰績,也是非常成功的。
“吳起在咱看來,算是戰國的一代天驕。”
“用兵之神,各種兵法謀略,也是當時的頂尖水平。”
“吳起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啊”
“不過可惜,光芒太盛必遭小人覬覦,魏國大夫王錯便向魏武侯進讒言,引得魏武侯猜忌吳起,便將吳起召回,不久之后,吳起被迫逃離魏國,投奔楚國,為魏力衰弱埋下隱患。”
“魏國也算是自己作的吧。”
“有的時候,人真的不能太優秀,否則容易被人嫉妒。”
“了卻君王天下事,卻不能為吳起贏得生前身后名,這是吳起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戰國,戰國”
洪武大帝朱元璋喝了一杯美酒,感慨道。
吳起的一生,概括下來就是大榮大辱大無大有大起大落。
戰國時期數得上名字的學派,他一個人就占了三家儒兵法。
論儒家,他的老師是曾子地位不亞于孔孟的存在,也算是一代宗師。
論兵家,吳起一生大戰七十六次,無一敗績,還差點把秦國滅了國,春秋戰國時代唯一可與他比肩的,只有后來的戰神白起。
論法家,吳起在華夏法學歷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和李悝商鞅韓非子等大佬相提并論。
之所以說吳起是大榮大辱,是因為吳起的一生背負了太多的非議和誤解。
而究其根由,很可能和他當初在魯國的經歷有關。
吳起出生在衛國的一個富裕家庭中,家境富而不貴,有錢沒門路。
論出身吳起遠不如作為皇帝外甥的梅長蘇。
但這樣的家庭,讓他有機會得到比平民子弟更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天天看著父母操持家業,耳濡目染之間,他也更能理解,個人奮斗所需的是堅韌。
這種精神品質,在吳起追求人生大道的路上,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對比那些貴族,用后世影視劇里的話說,就是天然缺乏政治資源,也就是人脈。
此外,他們對于“權力”“權謀”的理解,對比貴族子弟,首先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個問題的存在,很可能就決定了吳起后來的結局。
衛國是殷商后裔,民風富有商業精神,老百姓腦子普遍比較活泛,國家也很富裕,所以比較容易出人才。
但是從政治上來看,這個國家不過就是一個上層早已糜爛不堪的小國,階層固化,統治者毫無進取之心,在“國際”上毫無影響力,根本無法給人才發展空間。
以吳起的出身,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做官肯定是門都沒有。
可少年的吳起,卻不甘心做個富家翁,而是立志要從政。
在求官的過程中,吳起花光了家里的錢,結果一無所獲,有一次還遭遇了“校園暴力”,被十幾個惡少同學給堵在了半道上。
這種斗毆是最容易出人命的,吳起手上出了人命,于是他只能跑到臨近的魯國。
這次逃亡,卻意外地讓吳起因禍得福,他先是拜在了曾子門下為徒,后來又娶了齊國大夫田和的女兒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