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有人會說姜維執意北伐,如果守的話蜀國能多茍幾年。
可這都是馬后炮。
姜維是個英雄,大丈夫提三尺劍,當立不世之功。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本身就是武人一生的追求,更何況為了自己的政治正確和理想正確。
劉禪雖暗弱無能,但也不嫉賢妒能,放兵權給姜維始終沒收回。
姜維領兵在外,黃皓費祎也只能掣肘于內,不能把他怎么樣。
另外,雖然十一次北伐看似毫無希望,和丞相一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其實都是唯結果論了。
要知道當時魏國各種內亂,機會很多,魏國歷經政變、實際領袖死亡、魏將投誠、羌胡歸附、吳國配合,蜀國國內又恰逢費祎遇刺掣肘減少,有很多機會,哪怕兵微將寡,也不始終不放棄遺志,逆風不蹲泉水,照樣找機會經濟型勝利,建立局部優勢。
最后等魏國發育整合完畢,老家被拆,還不放棄,喊出經典名言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姜維以六十多歲高齡,本來可以穩穩的投降做個富家翁,封妻蔭子。
反正沒有心理和輿論負擔了,都亡國了,再不濟,解甲歸田歸隱總行吧,肯定留個不仕敵國的好名聲。
結果他做什么了從敵人內部挖墻腳,利用鐘會野心,謀求驚天大逆轉。
這人太可怕了,根本不惜命,不惜名。
姜維的這種執著,這種信仰,這種忠誠,被后世各種上帝視角解讀,誤解,甚至想象成陰謀家,這是對他的誤判。
只能說,諸葛亮沒選錯人。
維死,漢遂亡。
可以說,姜維是漢朝最后閃耀的將星。
“姜維竟然是我大漢朝的”
“還有,不都已經是什么三國時期,怎么又扯到我大漢了呢”
漢武帝劉徹很不理解。
“不過話說回來,我大漢朝末期有這樣的人才,也算是大漢最后的幸運了吧。”
“悲情悲劇”
“這人生,太多的悲劇,哎。”
大將軍姜維,為何被稱悲情英雄
姜維一生,雖遇孔明這樣的天縱奇才,周圍卻是一幫豬隊友。
姜維九伐中原時有勝有敗,甚至勝多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