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如此評價睢陽保衛戰,“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彼時,大唐的天下之所以不亡,就在于睢陽保衛戰。
韓愈這段話出自張中丞傳后敘,這篇文章里記述了南霽云的事跡,被正史采用。
如果不是韓愈,南霽云的事跡可能早已埋沒。
南霽云殉難的時候,他的兒子南承嗣才七歲。
唐肅宗下詔褒獎南霽云的后代,于是南承嗣獲封從四品的官位。
不過,按照唐肅宗的本意,南承嗣獲得的封賞可能更高。
柳宗元在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中說道,“君之土田之錫,猶挫于有司之手。”
這段話表明,有些朝臣反對給南承嗣更高的官銜,唐肅宗不得不妥協。
柳宗元又寫道,“故君南承嗣自未成童,品常第四,人猶曰于古為薄。”
也就是說,時人也認為朝廷小氣,才給南承嗣一個四品官的職銜,遠不如前朝尊崇英模的態度。
包括柳宗元在內的唐代人說朝廷小氣是有根據的。
例如漢武帝年間的韓千秋,主動請纓,率領兩千勇士南征越國之亂,結果全軍覆沒。但漢武帝欣賞韓千秋的勇氣,把他的兒子韓延年封為成安侯。
南承嗣雖然沒有他父親的蓋世神勇,也一直以父親為榜樣。
后來唐軍征淮西、平定淄青節度使叛亂的時候,南承嗣兩次要求從軍效力。
從柳宗元為他代寫的奏書里可以得知,朝廷沒有批準他從軍。
但這足以證明,南承嗣作為忠烈之后,也很想立功,至少不愿意坐吃父輩的功勞而碌碌無為。
“混賬”
“我大唐有這樣的人才,他的后代給點嘉獎竟然如此小氣”
“竟然還有人反對對他進行嘉獎”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這里頓時火冒三丈。
如此英雄,做出如此功績,難道不應該嘉獎
若是沒了南八,說不定大唐江山都沒了。
所以李世民很是不懂,這幫朝廷命官到底是怎么想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南八救了他們的命,可是他們呢
怎么報答的
這種事情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若是人人都這樣,還會有英雄愿意真心為朝廷奉獻嗎
南八的篇章到此結束,接著將帶來另外的悲情人物的事跡,敬請期待。
而后,在眾人的觀看中,天穹之上的投影再富變化。
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上榜人物商鞅。
所屬朝代秦。
說起商鞅,就得說他的變法。
奏國能統一六國,關鍵也在于變法。
但最先變法的,并不是秦國。
整個春秋時期,中原各路諸侯輪番稱霸,秦國也一直想沖出函谷關在中原露個臉,沒能成功。
秦穆公也只是向西拓地千里,東面有強大的晉國阻擋,秦國想沖出關中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