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來看,安史之亂僅僅持續了幾年,也就是一場普通的戰亂,看似沒什么大不了。】
【但是,其對華夏后世的影響同樣巨大,而這個影響卻是負面的。】
【后世華夏兒女的精神危機可以追溯于此,內斂、封閉、守舊、謙遜、尚文成為標配,骨子里的血性、張揚、開放、自信、包容變成難以見到的隱藏屬性。】
【雖然無法判定哪個更好,但是一個朝代想要崛起,思想若不先行,怕是也如空中樓閣一樣只存在于遐想之中。】
【安史之亂后人們變得思想禁錮,膽小怕事。】
【為什么這么說?看下大宋就知道了。】
【大唐重武,導致各方勢力盤踞,最后四方作亂,唐朝滅亡,所以宋朝就反其道而行之,重文輕武,而這樣的做法,導致宋朝軍隊實力極度落后,雖然錢財多,但總是守不住。】
【安史之亂帶來的危害是全方面的,是足以劃入改變華夏進程的歷史現象。】
【唐玄宗李隆基,寵幸奸臣佞臣,不理朝政令國家崩亂,平叛安史之亂時又屢出蠢招,自毀后路。】
【而李隆基的兒子李亨,昏庸無能,多次壞事,導致戰亂持續下去,更留下藩鎮割據的禍根,五代十國的形成也與其脫不了干系。】
【此千古罪責,他李隆基逃不了干系。】
————
“混賬東西!”
此時太極宮中的李世民,已然憤怒到了極點。
此刻的他想殺人。
“安祿山!史思明!”
“這兩個狗雜碎,就應該千刀萬剮而死!”
“竟然將我大唐禍害成了這樣!”
“還有,這李隆基!”
“為何如此的廢物?”
“這樣的奸臣都敢信任?”
“朕說過多少次,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錯一人,竟將我大唐帶到如此萬劫不復的地步!”
“這玩意怎么不早點死!”
李世民氣炸了。
一旁平時溫柔的長孫皇后,也難以掩飾憤怒的情緒。
三分之二的大唐子民死于禍亂之中?
這是多么可怕的數字啊。
“陛下,本宮覺得就應該讓這個李隆基早點死,他早點死了,或許就不會生得這些禍端。”
————
大宋。
“安史之亂啊!”
“不僅害了大唐,還害了我大宋啊!”
宋太祖趙匡胤有感而發。
“節度使為霸一方,實在太過可惡啊,若非如此,朕豈會做出重文抑武的決策?”
“也沒想到這個決策,竟害得我大宋后世如此窩囊。”
“這還真是一環扣一環啊!”
“這個安祿山,這個廢物李隆基,都該死!”
各個平行朝代的帝王,同樣沉默著。
他們看著盤點視頻,心里滿不是滋味。
在他們看來,這場浩劫,不僅是大唐的浩劫,更是整個華夏的浩劫。
此時的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弄死安祿山,讓李隆基早幾十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