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韃虜,恢復華夏,朱元璋這是要從蒙元手中將華夏正統江山給奪回來。】
【徐常二將,一個以謀略持重著稱;一個以勇猛果敢聞名,常遇春非常尊重比他小兩歲的徐達,兩人互相配合,天下無敵。】
【純以統軍打仗而論,這對組合在華夏歷史上也能排得上頂尖。】
【而當時元朝的軍力已經大為削弱,徐達和常遇春出師三個多月就平定了山東。】
【第二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四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又發揮了自己勇猛的屬性,只見他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毫不懼生死,區區單騎便突入元軍的陣形中,殺得元軍人仰馬翻。】
【其部下一見自家將軍如此勇猛,也被感染了,奮勇上前沖殺,很快便擊潰了五萬元軍。】
【這一仗大獲全勝,明軍占領了很多重鎮,奪取了陜西門戶,為攻取元大都做好了準備。】
【常遇春率領軍隊水陸并進沿運河北上,接連打下德州和通州。】
【元順帝見到常遇春、徐達,以及明大軍如此兇猛,趕忙帶著后妃和太子倉皇逃往元上都開平。】
【八月,明朝軍隊在徐達和常遇春的帶領下,一舉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華夏大地的統治。】
【稍事休整后,明軍隨即揮師西進,攻打山西。】
【經過艱難的征戰,殲滅了元軍精銳擴廓帖木兒部,奪取山西。】
【第二年又西征進攻陜西,元將李思齊投降。】
【元順帝見明軍主力前往陜西征戰,命令丞相率軍向北京反撲,兵臨通州城下。】
【常遇春又與李文忠一道率步兵八萬、騎兵一萬增援北平,元軍聞訊嚇得轉身向北逃走,常遇春可不會放著元軍逃跑,又親自率軍追擊上千里,大破元軍,大獲全勝。】
【為了最終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竟然率著大軍,直搗元上都開平。】
【常遇春就有這么不講道理,都打到元軍的大本營去了。】
【而元順帝只得再往北逃。】
【想想當年蒙古大軍縱橫中原大地多么風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戰無不勝,忽必烈也是勇猛異常,建立大元便,而如今,這曾經風光無比的大元軍,也只能落得如此慘狀。】
【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了留守的元軍。】
【可是就在從開平往南返回,走到柳河川時,常遇春突然得了暴病“卸甲風”,死在軍中,年僅四十歲。】
【這代絕世猛將,以不太完美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有些遺憾。】
“常遇春!常遇春!”
元大都北平,元世祖忽必烈看完常遇春的視頻后,不由贊賞道:
“常遇春不愧是一代猛人啊。”
“也是在朱元璋這等人物的手下,他才能發揮自己的勇猛,也算是跟對了人。”
“常遇春之勇,朕很欣賞。”
“哈哈哈……不知道我元朝,有沒有猛將可以上這榜單的。”
忽必烈的言語中,毫不掩飾自己對常遇春的贊美。
聽到忽必烈的話,一旁的大臣有些不解,問道:“陛下,您要知道,就是這個常遇春、徐達等人擊潰了我元軍防線,幫助朱元璋滅掉了我大元,成立大明。”
“常遇春殺我大元將士,算是我大元死敵,陛下為何會給死敵如此之高的評價呢?”
“死敵?”
忽必烈笑了笑,“哪有什么死敵之言啊。”
“戰爭本就是有傷亡,不過立場不同罷了。”
“這華夏大地,可不只是屬于我大元啊,沒有哪個朝代能一直長久,我大元也不例外,強如始皇帝嬴政這般人物,還不是阻止不了大秦的滅亡,朕,也無法阻止大元的滅亡。”
“后世子孫不爭氣,怪得了誰呢?”
“時勢造英雄,這常遇春之勇,值得稱贊,僅此而已。”
一旁的大臣聽言,這才點了點頭。
大秦。
“如此猛將,竟然在軍中得病而死,倒是真的可惜啊。”
始皇帝不由感嘆:“這常遇春如此勇猛,一生打下如此之多的勝仗,沒能死在戰場上,卻死于疾病中,倒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