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你為什么直接剝離?”
何建一和血管外科醫生都是一愣。
一般來說,剝離血管都需要將外面的各種結締組織清楚,對血管進行單獨的分離。
但蘇辭直接就上手了,這是想把血管和黏在血管上的組織全部割下來啊……
“等等,你用的是No-touch技術?”
第二位血管外科醫生有點吃驚。
“No-touch技術?”
“對,是M國那邊提出來的一種技術,不過,應用得并不多……而且,難度也挺大的,因為需要對組織和血管進行精確的切割,一不小心就會損傷其他的組織和血管……這個比單純的剝離血管要難!”
何建一愣了一下,他有一點印象。
“這個……好像可以減小血管狹窄的發生率?”
何建一不確定地說道。
“51.40mm。截取好了。”
蘇辭取下了一段連接著結締組織的血管,說道。
“確實是No-touch技術,用于截取大隱靜脈,可以大大減小血管狹窄的發生率,進行血管移植的成功率也會提升。”
蘇辭解釋了起來。蘇辭手里的血管跟羊肉串的羊肉似的,不過顏色更加鮮紅,而且是條狀的。
“等等,你為什么截多了20mm?”
年輕且菜的血管外科醫生問道。
蘇辭一邊對分離好的大隱靜脈進行檢測,一邊解釋道:“你沒有接觸過這個技術,不明白。大隱靜脈從身體里取出來之后會發生回縮現象,所以最好比預計需要的長度長2~4cm。”
“肝素鹽水。”
蘇辭道。
接下來的一步是用肝素鹽水灌入大隱靜脈中。
這是為了檢驗這一段大隱靜脈有沒有發生滲透。
將肝素鹽水打入了血管后,蘇辭又小心地結扎了大隱靜脈,仔細檢查了起來。
大隱靜脈充盈之后,整條血管連帶著周圍的結締組織都膨脹了起來,沒有出現滲漏現象。
蘇辭小心地把大隱靜脈放入了稀釋后的肝素鹽水中暫時儲存備用。
“接下來,建立皮下隧道。”
蘇辭道。
皮下隧道的作用是提供一個通道,植入大隱靜脈,從而將穿靜脈血栓部位和外側的上臂貴要靜脈連接起來。
“手術刀。”
開口的位置之前就已經固定,而且記號筆也標記出了皮下隧道的大致走向,按照手臂上的標記線來就可以。
蘇辭在穿靜脈血栓部位和外側的上臂貴要靜脈處各開了3cm左右的口子,接著,將兩個口子向彼此延伸,兩個皮膚切口之間很快形成了一個U形皮下隧道。
“進行大隱靜脈的吻合。”
蘇辭道。
何建一將稀釋肝素鹽水中的大隱靜脈取了出來。
“血管鉗。”
蘇辭再次夾斷了連接血管。
接著,蘇辭把大26隱靜脈展開,確保血管沒有扭曲之后,才輕輕地放入了皮下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