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刀。”
蘇辭接過手術刀,仔細地完成了足掌的消毒,趁它不注意,一刀劃了上去。
在足背接近小腿的這邊,蘇辭劃開了表層的皮膚,接著用血管鉗將此處的脛后動脈夾住了。
這是供應足底血液的一條主要動脈,各個腳趾之間,包括腳掌,許多動脈的血液都從這里流過。
如果不把這里鉗斷,切割腳趾的時候會造成大出血。
阻斷了脛后動脈,蘇辭又沿著趾頭和腳掌連接的關節處,小心地進行分割。在即將斷離的時候,蘇辭沒有直接切斷內部的血管,而是用絲帶將趾足底動脈標記了起來,不同的血管用不同顏色的絲帶。
跟手部的標記血管正好可以配對起來。這一步蘇辭完成得很快。
取下了兩根腳趾之后,蘇辭迅速用準備好的肝素鹽水灌溪,對腳趾的骨骼進行短縮和固定。
到這里,患者的生命體征,肢體血運和各項化驗指標都很正常。
蘇辭松了口氣
“開始接指吧。”
這句話落下,李院長、王主任等人的臉色嚴肅了起來。
手術中最關鍵的一步來了……
對手指殘端進行清掃,或者是截腳趾,都是很普通的操作,或許一個主治醫師都可以完成。
當然,他們做不到像蘇辭那樣利用顯微鏡將每條血管、神經區別出來。即便是李院長,可能也會頭疼。
真正困難的是這里,把血管、神經、骨骼結構不同的腳趾接在手指上……
“準備臨時性腔內分流管。”
蘇辭道。
這是為了防止在接指過程中,血管破裂導致血進入指頭的空腔處。
“肌注阿托品0.1mg,苯巴比妥鈉0.1g。”
阿托品可以解除平滑肌痙攣,注射0.1mg則能起到可解除小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同時抑制腺體分泌的功能。
并且,用阿托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臟搏動加快,興奮呼吸中樞、解除呼吸抑制。
病人的身體機能暫時增強,對接受移植趾頭有幫助。
苯巴比妥鈉則主要起到鎮靜作用。蘇辭將趾頭放在斷離面,盡量使得血管吻合,然后將趾頭放了下去,用克氏針暫時固定住。
第一步是重建血管。
血管的吻合比例必須要達到三分之一,否則的話移植的趾頭就算能成活下去,功能的恢復方面也會嚴重受影響。
相比動脈,更需要吻合的是靜脈,盡可能多地吻合靜脈,可以促進術后肢體的恢復。
“先重建動脈。”
蘇辭說道。
率先重建動脈可以盡快恢復血供,對于肢體的術后恢復是有幫助的。
這一步他無法獨自完成。
利用顯微鏡,蘇辭可以找到需要吻合的血管,但是需要其他人幫助固定血管位置,他才能進行吻合。
李院長也看向了對側的顯微鏡“先吻合哪條。”
蘇辭道:“二趾移植在大拇指上,四趾移植給食指。”
“先進行掌側固有動脈和趾足底固有動脈的連接,然后試著把足底深弓的結構跟掌深弓、掌淺弓連接在一起。”
這一步描述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要做到,難如登天。
在顯微鏡下,一絲一毫的顫動都會使得血管脫離了視野,需要重新調試位置才能繼續進行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