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方法,蘇辭在遠端肌腱處連續進行了三次的斜向交叉對稱縫合,最后貫穿肌腱,將縫線拉了出來,另一只手再次進針,沿著前一針的進針口穿了出來。
完成了遠端縫合,蘇辭再次拿起手術刀,把遠端吻合處多余的肌腱切除了。
在近端肌腱的縫合與遠端肌腱縫合中,蘇辭并沒有將縫線打結
此時,蘇辭拉起了一根縫線,另一只手按住了遠端的肌腱,稍微用力把蜷曲的縫線拉直,以消除肌腱內縫線的松弛,影響肌肉的運動。
另一邊,近側段蘇辭同樣收緊了縫線,讓手掌斷離面與趾頭的肌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做完后收尾工作,蘇辭開始結扎縫線
蘇辭拿起了持針鉗,把相鄰傳出的兩根縫線結扎,接著翻轉著線結,使其陷入了肌腱的表面。
李院長沉默了。
連細節都處理得這么好……一般來說,在如此高強度的精密手術中,完成了一次極高難度的操作,主刀的心情會有所放松,從而導致遺漏一些并不起眼的細節。
這是人之常情,就連李院長有時候也會忘記。
此時,李院長只是個固定器,所以能夠仔細地觀察、思考,而蘇辭的注意力全在手的操作上,怎么還有可能思考其他的……
換言之,蘇辭把線結按進了肌腱的表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
很多人都知道,在進行縫合的時候,最容易斷裂的不是縫線,而是縫合完畢之后結扎留下的線結。
人為的打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渾然一體的縫線更堅韌。
而肌肉組織本身就是活動旺盛的部位,肌腱內的張力是最小的,要保護線結,保證縫合的效果,可以選擇將線結埋進肌腱表面減小張力。終于,一次肌肉縫合完成了。
這還只是一次……需要縫合的肌肉有一大堆!
蘇辭沒有說話,繼續開始縫合。
李院長也收起了心思,專心地盯著顯微鏡。
張力較大的肌腱,光是用血管夾夾緊效果不如意,所以需要借助鋼絲來完成固定。
除了多了兩根鋼絲以外,其他的步驟與縫合一般的肌腱差不多。
在三個多小時后,肌腱的縫合也在沉默中結束了。
蘇辭讓護士擦了擦汗,鉛衣已經濕透了。
為了保證斷指的血管不發生痙攣,室內的溫度不能太低,這個時候又是酷夏,蘇辭身上的鉛衣也足足有二十多公斤重……
能夠堅持下來,實屬不易。
當然,李院長和王主任雖然不是主刀,但年齡大了,一直挺到現在也讓人肅然起敬。
盡管這只是一個醫生最基本的素養。
“李院長、王主任,再堅持一會兒,差不多了。”
蘇辭蒼白的臉上浮現出笑容。
蘇辭還需要對整個再生手指進行一次系統排查,包括修復完畢的血管、神經、肌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