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清瘦的,大袖飄飄,氣度瀟灑從容。
輕捻著頷下長須,不見太多的老態。
這是因為,異人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有駐顏之功。
如果不是當年李大勇的死,丹陽郡公的狀態只會更好。
他現在的精氣神,比之當年,已經是要差上不少了。
待李客師在屋內坐定,還沒等蘇大為說話,忽然抽了抽鼻子,皺眉道“李淳風來過了”
“郡公,你怎么知道”
蘇大為不由好奇的問。
難不成李客師還能聞出李淳風的味道來
“那老道身上常年帶著丹砂的檀香,全長安只有他的檀香味道最為別致。”
說完,話風一轉“算了,不管他,我這次來,是專程為你的事。”
“我”
蘇大為在李客師面前坐下,伸手取杯替他倒茶“郡公,你知道我出去好幾年,今天才回長安,究竟出了什么事了你們個個都冒著雨夜來找我。”
“李淳風沒跟你說”
“他說我現在位置很關鍵。”
“唔,說一半,卻沒說透。”
李客師這么一說,蘇大為感覺自己更糊涂了。
“郡公,你若是知道什么,就跟我說說吧,不要打啞迷了,難受。”
“李淳風只告訴你,你的位置關鍵,卻沒告訴你其中的兇險。”
“兇險”
蘇大為微微一怔。
自己儼然已經是大唐年青一代名將中的第一人。
連李治和武媚娘都需要仰仗自己,危險從何而來
現在應該是自己最安全的時候。
“我雖不在朝中,也知道,現今朝中最大的爭議,便是遷都之事。”李客師凝視著蘇大為,雙眸里,閃爍著懾人的光芒“你從中,就沒看出點什么來”
“聽說有一幫門閥貴族在抵制,所以陛下遲遲無法定奪。”
“你知道現今朝堂中,反對者以誰為首”
“誰”
“右相。”
李客師緩緩道“在你出征前,朝堂剛出過上官儀彈劾武后之事,最終以上官儀失敗告終。上官儀之后,陛下一度以司列太常伯劉祥道兼右相,大司憲竇德玄為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
殺了上官儀,貶了郝處俊。
但是近幾年,朝廷中樞又有變化。
首先是令原本工部尚書閻立本為左右。
接著又封安西大都戶府長史,李敬玄入中樞,為右相。”
說著,李客師略停一下,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目光,向蘇大為道“之前的右相都從中樞選拔,但李敬玄卻是從地方直入中樞,可謂一飛沖天,你以為是為什么”
這話,令蘇大為越發糊涂起來。
李敬玄
名字有些熟悉,自己認識嗎
“能直入中樞為右相,那必須有相當的能力和貴人相助,而滿大唐,能做到這一點的貴人,除了武后,便是陛下。”
“你倒是不傻。”
李客師撫著長須,微微頷首“李敬玄,一向都被認為是陛下的人。”
“被認為”蘇大為品著這三個字,感覺有些古怪。
“他是谷州長史李孝卿之子,曾得中書令馬周的推薦,為陛下潛邸時的侍讀,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轉吏部侍郎、吏部尚書。”
嘶
蘇大為不由倒吸了口涼氣。
李敬玄這履歷,妥妥的高門二代。
一路升遷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他如何會遠配到河西,去做裴行儉帳下長史”
蘇大為問出來,卻見李客師舉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似乎沒聽見一樣。
先是一怔,接著醒悟過來。
這哪里是發配,恐怕是武后不太信任裴行儉,所以要求上的一道保險吧。
畢竟當年“廢王立武”,裴行儉曾站出來,為長孫無忌一邊說過話。
李治和武媚娘縱然用他,也遠談不上徹底放心。
“等等,他曾任裴行儉帳下長史”
蘇大為猛地記起,自己當年征吐蕃,到達武威時,曾與李敬玄有過一面之緣。
當時雙方相處的并不愉快。
甚至起了一點小沖突。
李客師放下茶杯“我就是知道你與右相有過一段,所以過來提醒你,如今反對遷都者,為首的是右相,因為他曾任過吏部尚書,而且有先父余萌,手段頗為高明,此人是繼長孫無忌后,唯一一個,有能力統一朝中百官意見之人。”
蘇大為在心中默默補了一句那豈不是大唐版的意見領袖,哦,武林萌主。
再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