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還說個屁!
蘇大為看著這個大唐第一名將,暗自揣測對方叫自己來的真實目地。
“但是最近的戰報有問題。”
“哦,老夫忘了你看不到戰報。”
蘇大為瞪眼看著他,怎么覺得這老頭這么可惡呢?
李勣的話鋒一轉,喃喃道:“太順了,太順了……對手是泉蓋蘇文,豈能如此順利。”
蘇大為張了張嘴,腦子里仿佛有一道電光閃過。
這一瞬間,他終于明白了李勣的想法。
泉蓋蘇文,原名淵蓋蘇文。
為了回避李淵的名字,故改稱泉蓋蘇文。
淵氏家族出于高句麗五部中的順奴部。
淵蓋蘇文父親淵太祚為高句麗東部大人、大對盧,相當于宰相。
蓋蘇文繼承父職為大對盧,掌握高句麗軍政大權。
貞觀十六年,高句麗榮留王和他的心腹計劃除掉一些高句麗內部有勢力威脅到王位的將領,第一個想要除去的就是淵蓋蘇文。
結果行事泄露,反被淵蓋蘇文借設宴款待之機,在宴席上殺死了榮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闖入宮中,殺死榮留王并分尸,而且事后沒有給榮留王進行葬禮。
淵蓋蘇文之后自封自己為“大莫離支”,立榮留王的侄子高藏為王并攝政。
高藏王完全是他手中傀儡。
此即高句麗版“脅天子以令諸侯”。
史載,淵蓋蘇文“貌魁秀,美須髯,冠服皆飾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視。使貴人伏諸地,踐以升馬。出入陳兵,長呼禁切。”
就是說淵蓋蘇文長得很高大,很帥,喜歡穿金色,身上佩五把刀。
所有人見到他沒有不害怕的。
而且騎馬別人是踩馬蹬,他是令高句麗的貴族趴在地上給他墊腳,踩著人上馬。
其氣焰囂張若此。
貞觀十七年,太宗遣使專程前往,冊封高藏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
同年,高句麗大舉攻伐同為大唐冊封的屬國新羅,連下其四十余城。
是的,高句麗并百濟、新羅,名義上都是受大唐冊封的屬國。
這份屬國是大唐赫赫兵威給打出來的。
不管私下如何,至少在明面上,高句麗是要尊重大唐,奉大唐為宗主國。
高句麗王、百濟王和新羅王,最高只能稱王,還要受大唐冊封,才被天下承認。
后來太宗遣使持詔書往高句麗調解,勸高句麗和百濟停止侵略新羅,卻遭到淵蓋蘇文的拒絕。
為此,太宗以蓋蘇文殺君欺臣,殘虐民眾,今又違詔,侵略鄰國,不可不討,遂引發唐征伐高句麗之戰。
可以說,若不是泉蓋蘇文如此強硬,拒絕宗主大唐的調解,很可能不會發生貞觀年間,唐與高句麗之戰。
對大唐來說,只要屬國聽話,沒必要消耗國力去攻伐。
而且打下來,那里也沒太大的油水,沒有利益,遠不如攻下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來得富庶。
但是泉蓋蘇文的囂張作為,破壞了大唐宗主國的威嚴,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為了維系大唐的朝貢和藩屬體系,大唐必須懲罰不聽話的屬國。
這是當時的世界規則。
貞觀十八年,太宗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四萬,長安、洛陽募士三千,從萊州走海路向平壤進軍。
又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六萬,以及蘭、河二州歸降的胡人,向遼東進軍。
前面說過,大唐對外征戰,一般五萬人左右是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