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從何處出?”
大唐天下府兵,大半都在關中。
關中遭災那情況,如今基本是抽調不出什么人手了。
蘇大為對此早有預料,成竹在胸道:“當年太宗為了防備高句麗,以及對遼東用兵,在此方向設了數十折沖府。
此次對遼東出兵,從這些折沖府征召,足夠應付。”
“糧草?”
“我在兵部有過計算,比起關中,江都荊揚收成還算安定,略有富余。派戰船沿江出海,沿路便可征召糧草,只須朝廷一紙調令。
人力、輜重,兵甲,沿路都可備齊。”
聽蘇大為這么一說,武媚娘的眉眼一時柔和下來。
方才臉上籠的寒霜稍斂。
對上位者來說。
辦事是第一位的。
蘇大為不但能辦事,還懂得怎么節省。
若按他這么說,關中可不動一兵一卒,只用一紙調令,遣一些軍將,便能將此次遼東叛軍解決。
哪怕最挑剔的老板,也挑不出毛病。
“且慢。”
就在此時,一直沒出聲的狄仁杰忽然出列道:“敢問蘇尚書,方才所說遼東叛亂,除了新羅,還有倭國在后方支持。
新羅這里派劉仁愿出兵。
那倭國如何?”
被狄仁杰一提醒,李弘和武媚娘也反應過來。
眾人目光再一次集中在蘇大為身上。
“愛卿有何策?”
“倭國距離新羅頗近,的確不可不防,但現在要多抽調人手,也不太容易。”
蘇大為略一沉吟道:“我記得我昔年麾下婁師德是荊揚人,這兩年他應該是回荊揚了吧?”
武媚娘皺眉,在腦海中回憶婁師德此人。
李弘在一旁道:“他現為揚州司馬。”
“那就好辦了。”
蘇大為撫掌笑道:“昔年臣征倭島,靠的就是婁師德和王孝杰等將,此次再征召此二人入伍,命他們率領小隊精銳,以輕舟暗渡倭島。”
“呃,派小隊人登倭島,然后呢?”
“再派都察寺暗探協助,當年打下倭島之后,也收了不少人手,應該會有一些人剩下。”
蘇大為道:“婁師德等人熟知倭島情狀,先以都察寺暗探聯絡倭島舊部,命他們伺機起事,若有機會,婁師德等人,再出面擴大戰果。”
“這能成嗎?”
李弘臉露狐疑。
蘇大為說派小隊人,小隊人是多少人?
幾十人撐破天了。
靠這幾十人能打下倭島?
蘇大為不慌不忙道:“此計主要是分散倭賊的注意,在他們國中制造亂象。若成,婁師德可向劉仁愿借些人手,擴大戰果。
若不成,他們可退往新羅休整,不會有太大損失。”
這么一說,所有人聽懂了。
蘇大為此計,是利用以前在倭島上留下的暗樁,對倭國內進行破壞。
以分形勢。
若國中生亂,短時間內,倭王高市想必沒時間去管新羅的事。
成了固然好。
若不成,大唐也沒什么損失。
只要拖上一段時間,待劉仁愿和程務挺將新羅人的精銳兵卒打掉,目地便達到了。
單獨一個倭國,也掀不起什么風浪。
“對了,臣再保舉二人,俱為百濟名將,一是黑齒常之,二是沙吒忠義,命他二人前往百濟招攬本族舊部,從側翼分新羅之勢,相機而動。”
沙吒忠義本為百濟大將。
在百濟被大唐蘇定方攻滅后。
于蘇大為鎮守百濟期間,發動復國叛亂。
最后被蘇大為所破。
勢窮后,被黑齒常之說動,投了蘇大為。
并改名為沙咤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