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戲肉來了。
蘇大為終于要將最終的,也是最關鍵的解決辦法逞上。
說也奇怪,好像自記麟德年起,那個從不良人一路升遷上來,在軍事上嶄露頭角的蘇大為就蛻變了。
成為一言一行,能關系整個朝廷大局,左右天下大勢的定海神針。
威脅大唐的吐蕃,被他率軍平定了。
威脅關中的大疫,被他消滅了。
影響大唐的瘟疫,被他獻的治疫之法,一定程度消弭了。
現如今,這位大唐開國郡公,兵部尚書蘇大為,獻上的法子,又解決了遼東困局。
以及關中災后諸多問題。
現在,最關鍵的西域問題,所有人也都不約而同的仰仗他的答案。
群臣中,狄仁杰兩眼深邃的落在蘇大為身上。
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概。
這十幾年來,不知不覺,阿彌已經走到這個程度。
達到這個高度。
儒家圣人所言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阿彌全部具足。
只怕百年之后,也會被后人尊為大唐圣賢吧!
“天后、陛下,關中殘破,對西域之事,無法再從關中征召,臣愚意以為,當中蜀中征召一定兵員。”
“蜀中?”
蘇大為這個答案,顯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李弘剛想出口,一旁的蘇慶節便忍不住道:“蜀中折沖府頗少,兵員不過數萬,要戎守蜀中那么大的地方,已經捉襟見肘,如何還能抽調出人手?”
實際上,蜀中做為關中屏障,是有擔負著守護和阻隔關中與吐谷渾、吐蕃緩沖區的作用。
兵額不算特別少,但大多布置在吐谷渾一側防線內。
而蜀中多山,許多地方荒無人煙,猿猴難渡。
大唐朝廷不乏多智之士。
也不是沒考慮過從蜀中抽調人手問題。
但有著現實問題無法克服。
蜀中折沖府抽調空了。
靠什么來充實蜀中防線?
吐蕃雖名義上被大唐征服了,但大量廣袤地區,唐軍是沒有那么多人和物力去扼守的。
也只能是像西域那樣,建立都督府控扼住。
保持名義上的統制。
所以,在名義上,吐蕃是大唐屬地。
但在實際上,大唐只是消滅了吐蕃松贊干布這支王室。
將吐蕃從一個整體一統的帝國,錘成了無數碎小的部落。
但吐蕃人還在。
威脅還在。
大唐對這塊高原上的土地,時刻不在警惕和防備著。
怕的是哪一天,吐蕃中突然再出一位梟雄,振臂一呼,號召吐蕃人的騎士,如洪流般自高向低,俯沖向關中。
“我既提出此策,便有解決的辦法。”
蘇大為迎著眾人的質疑,鎮定自若道:“以我之見,征召一定兵員蜀中府兵,同時,大量征召故吐谷渾、吐藩各部為大唐仆從。”
咦?
蘇大為此話出來,頓時引發一片嘩然。
吐谷渾人還好說。
那是自太宗時起,就被馴化內附的內藩。
可是吐蕃……
大唐與之可是有滅國之仇啊。
而且消滅吐蕃,火燒其國都邏些城的,不正是你蘇大為嗎?
你征召他們。
和召生死仇敵,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