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李弘心中埋下一個疙瘩。
沉默,大殿上一片沉默。
直到,有一個聲音打破了難言的沉默。
一員大將主動站出,叉手向武媚娘及李弘行禮道:“天后,陛下,臣愿自薦為總管,統馭征西兵馬。”
說話者,一身龜背魚鱗甲,頭戴鳳翅吞天盔。
雙肩乃獅子獸吞口。
左腕護盾,右腕魚鱗甲翼。
腰下護裙片片折疊,隨著動作,如荷擺漣漪。
雙腳鐵胎,腳尖做獅型獸吞狀。
正是如今大唐邢國公,蘇慶節。
蘇慶節去歲被蘇大為的事連累,已經去掉實權軍職。
直到如今才調回中樞。
在兵部下行走。
以文職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著征戰沙場的戰甲。
可見來之前,蘇慶節已經有了毛遂自薦,主動請攖的念頭。
這一次站出來,聲音鏘鏗有力,氣吞萬里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驚。
發出一片低聲議論。
將軍隊列里,各衛大將軍,及軍中將領也忍不住竊竊私語。
顯然,蘇慶節主動請攖,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包括蘇大為都向他看過去。
眼中有一絲意外。
武媚娘不動聲色,先是眸光掃過太子李弘。
再看向蘇慶節。
最后投向蘇大為。
她要確定。
蘇慶節主動站出來,究竟是蘇大為的指使,還是太子的想法。
至于蘇慶節本人的想法……
武媚娘對蘇慶節過去并未太過關注。
此人本事是有的。
大唐如他這般本次的人不多。
卻也不少。
蘇慶節或許可為方面之將。
但是距離統帥,還差了一層。
武媚娘雖然不懂戰陣之事,但是她懂看人。
在她眼里,如今環顧大唐,能為一方帥才的人,只有裴行儉與蘇大為。
程名振與高侃勉強算半個。
余者皆為將才。
可為方面之將。
但是不足以將兵十萬,統懾大局。
也就是說,只有像蘇大為和裴行儉這樣的帥才,才能主持十萬人以上的大戰役。
才能推動滅國級別的戰爭。
而高侃和程名振,比他們就稍遜半籌。
但是做為都護,鎮守一方,他們還是稱職的。
能穩住當地都護府的局面。
剩下的人里,像薛仁貴、蘇慶節、黑齒常之等,雖然也參加過不少戰陣。
也被稱之為“名將”。
但名將與名將不同。
名將,也有含金量的差別。
似蘇大為與裴行儉這種,能滅敵國,能打大戰役,能鎮守方面,做一方統帥的帥才。
是名將金字塔的頂級。
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的短板。
像高侃、程名振、劉仁軌這種,除了有名將之姿,能攻堅執銳,有高明的戰術素養。
能獨領一軍之外。
還有獨自鎮守一方的能力。
但是缺了統懾十萬人以上級數,滅國大戰的能力。
所以要次一等。
而像薛仁貴和蘇慶節這種,有極高戰術素養,有獨領一軍的能力,有臨陣破敵的威勢。
但戰略眼光上還未至大成。
鎮守一方的文治上,仍有短板。
更別提滅國級別的統帥能力。
所以更次之。
而這次大唐要擺平西域叛亂,抵擋入侵至碎葉水的大食軍。
算是什么級別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