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試吃的結果:這攤雞蛋上,幾位大廚的手藝,可說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這碗金瑙栗瓜粥,可就吃出樂差距。當然,太史言平時,就比較喜歡喝這種粥。而今天,另四位大廚做的粥,比他叫的外賣,要好喝的不是一星半點兒,特別的潤鮮清香。
說到做粥,太史言也算是行家。自然分得清,這種口味間的差距,絕不是因為,經外賣餐容器捂悶的食物,和到店趁熱吃現成的,那種區別造成的。可羅永福的粥,卻比另四位大廚煮的,更多出一種,原香的回甘。只是普通的原味雜米瓜豆粥,竟讓他煮出了,有種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的口感。
在尼婭,太史言和戴彭說出結果后。另4位大廚,一時還不太相信。他們抱著懷疑的態度,都去嘗了一下,羅永福的粥。果然比他們做的,要好不少。口感層次更豐富,味道也更清香。
這幾位,都有些驚訝。做粥這么簡單的烹飪,在處理材料時,他們可都看著其他人。材料都一樣,都是用粳米、西輥粟麥、青江豆、果藜豆等。再就是金瑙栗瓜,去皮切丁,稍微清洗一下,一起下鍋煮。食材的投入比例,都差不多。也都是用,冷水起鍋煮的。都是一個操作過程,怎么羅廚王,就能煮出這種香味呢?
4幾位大廚,這才明白,這位羅廚王,是實至名歸。即使,銷聲匿跡多年,這烹飪的手藝,仍比他們要技高一籌。所以,便圍著羅永福虛心求教。而羅永福,淡然一笑。讓4位大廚,去拿他削下來的,金瑙栗瓜的瓜皮,一看便知。這幾位,急忙依羅永福所說,拿過瓜皮來一看。都似有所悟,但仍是一知半解。
卻聽羅永福說道:“平時這案板上的活計,無外乎就是刀工。給瓜果去皮的雜活,幾位大廚,早就不親自動手,都是由徒弟代勞的吧?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幾位都是做大菜的。
但,俗話說:人間百味,食不厭精。可對于咱們廚師而言,這‘精’可不只在刀工、火候、配料和調味,更多的是‘精研’。幾位都看得出,我這皮削的薄。卻不知道,我因此留下了什么?
這金瑙栗瓜,瓜皮的內層,有一層極薄的蛋白質。這層蛋白質,不止蛋白結構非常優質,極易被人體吸收。而且,還含有一種,很特別的氨基酸,可以提增口味。如果各位,多去那些,源種居民聚居區走走,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他們為了節儉,都不舍得把瓜皮去的太厚。
人家讀書人,都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咱們,不過是一幫廚子。難道,比那些學者還強嗎?只圍著師傅,捧著食譜,守著案板灶臺。又如何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
羅永福的一席話,說得幾位大廚,面露羞愧,又若有所思。不過,結果如此。那必然是羅永福,如愿以償的應聘成功。其他那4位,也只能各回各家。不過,馮曉川自不會讓他們白跑。就算沒被選中,也會給他們些辛苦費。
那4位大廚,被送出了餐館。兩位元奧公司的職員,迎了過來。他們兩人中,一人負責送4位大廚回去。另一位,卻留在這里,要旁聽一下,尼婭和羅永福,協商薪資的問題。不過,羅永福把他給攆走了。
他對這位工作人員說:“我明白貴公司的意思,不過,沒必要了。我的薪水,這里的老板,給我多少,我就領多少。就不勞貴公司,額外支付了。”
那位員工一時不知所謂,就為難的看向太史言。太史言向他一點頭,表示:就聽羅永福的。那位員工這才松了口氣。隨后,便向太史言幾人告辭。
此時,太史言對羅永福的印象,已經大為改觀。覺得這位大師傅,雖然可能是個色老頭。但廚藝,確實是令人心悅誠服。說出話來,也是句句在理兒。還有,剛才忽悠另幾位大廚的時候,那看氣質,還真有點兒,高風亮節的勁兒。而且,還不貪財。所以,他看羅老頭的眼神兒,也和善了不少。
可是,羅永福偶然撇向他的目光,可是既疏遠,又滿是戒備。不過,太史言卻滿不在乎。因為,在他的神念中,這羅老頭的身影,是淡金色。這說明,雖然他算是個武者。但,實力還趕不上尼婭。所以,不怕他鬧什么幺蛾子。只要,他能好好給尼婭做菜。怎么看自己,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