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劍麻”是赫侖.考伯特在南闋洲,洲立科學院就讀博士的時候,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的一種龍舌蘭屬的經濟作物。
“劍麻”顧名思義,就是它的葉片,細長如劍。而“火眼”是因為這種劍麻葉片的頂端,有一片橙紅色,如孔雀翎眼般的花紋。這種植物,一株可以生長出200多枚葉片。葉片長1.5米左右,整株高2米左右。
劍麻是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作物。它葉片上的纖維極為柔韌,耐磨,耐酸堿,耐腐蝕。在紡織、運輸、漁業、冶煉、軍工制造等行業,有著廣泛的用途。
它的葉肉中含有多種皂苷元、蛋白質、多糖類和水解蛋白酶等物質。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所以,這種作物,也是醫藥行業,和食品工業中,非常優質的天然原料。
而赫侖.考伯特,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的這種“火眼劍麻”。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在抗病蟲害,抗倒伏,抗惡劣天氣等方面,都要遠強于,其他種類的劍麻。同時,還增強了它的觀賞性!
這是赫侖.考伯特年輕時,在洲立科學院,憑個人的學識和聰明才智,自籌經費,完成的一個課題。但,他的導師和科學院的管理層,認為這種普通農作物的項目,不夠高精尖,都沒當回事兒。
因此,他這個非常有價值的,低投入高產出,對整個南闋洲聯邦,農業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的項目,就被封存在,科學院的信息資料庫中,十幾年無人問津。
直到17年前,他追隨費千里,一同回到茂舉市東8區。兩人通過考察,了解到當地的產業困境后。他便想到,可以利用他這項成果,幫師傅的家鄉,渡過資源枯竭的產業危機,轉變產業結構,重振地方經濟。
由此,他聯系上了,仍在洲立科學院就職的同學。托這位同學,去檢索院里的資料庫。用他當初課題報告中的方法,幫他培育出5千株,火眼劍麻的秧苗。
當然,洲立科學院,本來就對外承接,各種成果轉化項目。而技術轉讓費、人工費,和租用科學院苗圃的費用,是用他和費千里的復原津貼支付的。
雖然,購買這項,育秧專利的費用并不高。但,當初自己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多年,卻要自己,再出錢買回來!赫侖.考伯特這心里,也頗不是滋味。
隨后,費千里只出了幾千銀盧索,便在落蹬山南坡,買下了1公頃坡地。等火眼劍麻的秧苗,從南闋洲聯邦首府,濟東市運來后。這兩位武者,只用半天時間,就種植好了5千株秧苗。
簡短解說,在老鄉們滿心懷疑的觀望和等待中。兩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如此,根本不需要,如何精心侍弄。兩年這之中,只在久旱之季,需要那兩師徒,偶爾補水施肥。這些劍麻秧苗,就茁壯成長到了割葉期。
那年初夏,雨季來臨之前的一天上午,老鄉們眼看著,這師徒兩人的身影,在碧劍挺茂,叢蘭花火的坡地間快速穿梭。不到半個小時,就隔空搬運著,一捆捆的劍麻葉,飛身下山。裝上了,采購商的貨運飛艇。
看著那些親自趕來的收貨商,和這兩師徒,熱情的握手。聽著他們,對下一次收貨的期待之詞。等飛艇飛走后,這些老鄉都圍攏過來,七嘴八舌的,向兩師徒問出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這批葉子,你們賣了多少錢?”
赫侖.考博特,哈哈一笑說道:“我和師傅種的這種劍麻,一公頃土地,一季的割葉量,大約有15噸。我們每噸的售價是,4千銀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