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鄉一聽,當時就炸窩了!“什嘛?一公頃坡地,種這半高不高,扎人的玩意兒。一次收獲那些長葉子,就能賺他們,在礦上開著機甲,吭哧吭哧刨礦,刨仨月的工資!?”
他們可看得明白,這次,這兩師徒,只割走了那地里,每株劍麻上,三分之一的葉子。這賬頭他們還算的過來,這種割法,他們每年都能收割一批葉子。
這才是一公頃的坡地,這東八區要是沒了礦,就剩下坡地了。那可是7百平方公里啊!這區里,總共才3萬多居民。就算一人,只種上10公頃這東西。一年的收獲,就能賣出去60萬銀盧索。這一年的收入,等等……!
當時就有老鄉問:“費老弟,你們師徒兩,種這一公頃地,本錢投入了多少?”
費千里看了一眼赫侖后說道:“這苗子的專利,是我徒弟的。我們初期收回專利,請人育秧,運輸,一共花了五萬銀盧索。相比之下,這兩年的水肥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現在我們師徒,已經種出了這成株。想開墾新地,增加種植面積,直接摘成株上面的珠芽,換株繁殖秧苗,再移植秧苗,就可以了。”
這些老鄉一聽,再一扒拉小算盤。可都羨慕得,有些心癢難耐:“一公頃土地,投5萬,兩年時間,簡單的幾次灌溉施肥,賣一季的收成,就能回本。后面,再包幾公頃地,種出來的葉子,那可都是凈賺啊!
這……這不叫一本萬利,還能叫啥?”
不過,這些人一陣激動過后,心里又開始犯嘀咕。這些老鄉都想到了,這種好看的植物,可能會給這個區的居民,帶來新的生計。但,這里還有幾個問題。
首先,就算費老弟,說得都是真的。咱們也想跟他,一起種這東西發財。可這苗子,都是把在他們師徒手里。人家憑什么,讓你搶了自己的行市?
人家自己增加種植量,賺大錢,不香嗎?就算老費,念及鄉里鄉親的情分,賣給咱們苗子。但,他要是收個高價,咱手頭這點積蓄,能買幾株呢?
而且,就算咱能種出來。人家師徒,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這老費,以前是政府軍的團級將領,他徒弟是團參謀。人家能找到銷路,咱們上哪兒找去?
再有就是,這秧苗種進地里。后面灌溉、收割、運輸等問題。種植面積小,我們這幾把老骨頭,還能勉強挑挑抬抬的。可種的少,也賺不了幾個錢啊!要是種植面積大,咱們哪有人家師徒那法術。還得靠農用機械,這又是一筆投入。
要是,讓家里的后輩,辭了礦上的工。以后,專門種這東西為生。這祖輩都是礦工,突然讓他們種地,他們能愿意嗎?這幫兔崽子,都惦著礦井一空,跑到外地去務工呢!
這幫老鄉湊到一起,正七嘴八舌的,念叨著他們的顧慮。這時,只聽費千里沖著他們說道:“各位老兄弟,你們要是有心思,也想種這東西賺錢?這事兒有得商量。你們回去,先合計一下。有空到我家里去,咱們再聊吧!”說完,這兩師徒就下山了。
無論科技再發達,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東8區的居民,三代人都是礦工出身,文化程度并不高。雖然,他們能操控,各種現代化的礦區作業機甲。但,就跟開車一樣,那只是個熟練工種。